这个被音乐喂胖的宁波人,每年有600
1
「林友声教授常发短信说我,动不动几百字,最多的时候甚至上几千字。」说这话时,戚缪笛口气中略带点委屈。
如今他仍怕收到林教授的短信,但也十分感激,「如果没有恩师的鞭策,现在我不会是个合格的老师。」
他继承了林教授的严格,以及对音乐一丝不苟的态度。排练时,有学生不认真或达不到要求,一怒之下扔曲谱、折断手中的指挥棒是常有的事。
排练但私底下,他与学生却是好友。戚缪笛结婚时,学生们自发组团为他演奏婚礼进行曲,还赠上精心准备的画册。
说了这么多,可戚缪笛是谁?
北京有个玩音乐的胖子叫高晓松,宁波也有个玩音乐的胖子。他们俩吨位差不多,同是音乐人,都会脱口秀。他就是戚缪笛。
他在微博对自己的简介是:中国青少年宫艺术团交响乐团(宁波学生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一个致力于在宁波普及古典音乐的胖子。
2
戚缪笛生于音乐之家,父亲是宁波青少年宫的小提琴老师。用戚缪笛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在青少年宫的艺术氛围里摸爬滚打大的,然而…
3岁学小提琴,拉得简直就像锯子声一样,最终因为「尚未开窍」而中途放弃…
9岁学钢琴,但当时他的兴趣却只在拆卸家里的录音机和磁带上…
孩子是音乐盲?父亲叹了口气,皱着眉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只能放其自由成长。
谁知上六年级时,被「放养」的戚缪笛被电视上羽管键琴清脆明亮的声音迷住了,像着魔一样四处搜索羽管键琴的资料,翻遍父亲的书籍,出没宁波各大书店,后来终于找到《爱乐》杂志(古典音乐欣赏指导刊物)。
《爱乐》杂志看到之前不论怎么灌输都不接受音乐的戚缪笛,现在突然开了窍,父亲喜不自禁,全力培养。从此,戚缪笛逐渐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古典音乐也慢慢渗透到他的心里。
年,在一次演出中,他被来甬招生的浙江艺术学院相中,正式走上音乐之路。
戚缪笛主攻大提琴,也开始自学作曲,后来师从著名指挥家林友声教授。
年轻时期林友声教授每两周一次,17岁的他独自一人从杭州出发去上海学习。往往是周六早上5点起床,扛着几乎与自己一样大的大提琴,打黑车去火车站,赶最早一班火车去上海,甚至都不知道能否买到票。
戚缪笛还去某艺校实习,担任副指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那段时间,上完课买个汉堡当午餐是他最开心的事...
戚缪笛「当指挥需要细致入微,林教授反复强调这一点。但我当时的性格大大咧咧,所以教授老骂我。离开上海,他有时也发几百字的短信,最多甚至多字,全是骂我的话。」
但戚缪笛知道,林教授的「骂」其实是一种鞭策,让他摒弃很多恶习,也让他逐渐从学生转变为一名老师。
毕业前夕,戚缪笛创作了一首交响诗,但艺校当时并无管弦乐队,只有一个残缺不齐的管弦乐班。他拼拼凑凑,愣是把所有专修管弦乐的学生「请」来,组合成一个近乎完整的乐团。接着反复排练,并在他本人的指挥下完成首演。
对他来说,这是对自己5年艺校生涯最好的交代。
3
07年毕业后重回宁波,在王百红老师的推荐下,戚缪笛成为宁波市青少年宫最年轻的大提琴专业老师,并把良莠不齐的管弦乐队进行了一次整合,组建了宁波市学生交响乐团,担任常任指挥。
(这支乐团,后来被授予「中国青少年宫艺术团交响乐团」的称号,是宁波唯一拥有国字号的青少年艺术团!)
年新年音乐会身兼两职自然十分忙碌,每天上完课已是晚上八点半。那之后,才是属于他自己的个人时光。
泡壶茶、黑胶一放,躺在沙发上,感觉白天的劳顿远去了,只剩下旋律在房间回荡。「音乐,总以最精妙的方式让我们享受时间,也总可以温暖人心。」
工作之余,他还常出没于大小音乐会,希望以此结交乐团,以及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
有次碰到古典音乐重度发烧友张坚,两人一见如故。医院的中医师,从年开始就自发分享古典音乐、收集古典唱片,并与一帮好友组成了个约人的古典音乐发烧友圈子。
与洛奇(右)戚缪笛加入其中,一起举办、参加活动。然而,随着互联网盛行,一部分发烧友的兴趣渐渐转移了,几年后,圈内人越来越少。
好不容易才冒出来的一线生机,突然间又变得微弱。他与张坚都暗自着急,却丝毫没有办法。如何推广古典音乐,是他们多年来一直关心的问题。
终于,在年他们创建了以张坚的网名「洛奇」命名的「洛奇音乐图书馆」,并定期举办古典音乐普及讲座。(今年,在宁波江北区宣传部、江北区文教街道、宁波音乐港的大力支持下,洛奇音乐图书馆正式落户宁波音乐港。)
在洛奇图书馆举办的「艺坛新秀」洛奇音乐图书馆还与宁波图书馆天一音乐馆合作,每月推出「针尖下的音乐」黑胶唱片欣赏沙龙。
「至今大大小小我们已举办多场普及沙龙,每年有近人参加我们的活动。」戚缪笛说,他还受宁波音乐广播私家车FM的邀请分享音乐,只为让古典音乐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4
ClassicalMusic,中文译为「古典音乐」,常给人以古董、古板的味道。有人根据牛津对古典的定义,而称其为「严肃音乐」,从此「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严肃」的帽子。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认为古典音乐离生活很远,听不懂这样的高雅艺术,也与自己无关,有的甚至远而避之。
然而这只是一种偏见。艺术源于生活,每一首流传了上百年的名作,都是作曲家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一种表达、抒发,甚至是宣泄,而并不是遥不可及。
比如肖邦与乔治·桑的热恋,让他鸣唱《天鹅之歌》,而分手之后写下《升C调圆舞曲》;
比如莫扎特,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却沦落到没钱帮妻子治病、没钱帮孩子买面包的境地,生活的重压差点把他逼向死亡线,也让《魔笛》、《唐·璜》等不朽之作诞生于世…
音乐无国界,每个人都有不用的经历和故事,在古典音乐中,人们可以找到内心深处的自我。但由于偏见,人们还未尝试就已将自己与古典音乐隔离开了。
为打破刻板印象,为了让「高冷枯燥」的古典音乐能让更多人听懂,戚缪笛前期做了很多准备,甚至将家中厚厚的讲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古典音乐》翻得烂熟于心。
「讲课时,我可不想做度娘!」戚缪笛活生生把讲座、课堂变成一场单口相声。
「古典音乐是味道鲜美的螃蟹,我们要做的就是扒开这只螃蟹坚硬的外壳,配上各种酱汁,让大家品尝它的味道。」
换上长衫,就是一个相声演员他把自己定义为古典音乐的开门人——让大众抛开对古典音乐的偏见,打开心中的大门。
「现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浮躁,背负的压力也越来越多,于是他们迫切需要流行音乐的直接冲击,就好像大夏天一口灌下一瓶冰啤酒。」
「而古典音乐如同葡萄酒,入口感觉略涩,但细细回味,就会品尝出不同的酸度,不同的甜度,不同的感觉会充满每个味蕾,也能慢慢感知到里面有一个庞大的世界,直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5
年5月份,洛奇音乐图书馆与甬派、「一人一艺」合作,推出「缪笛侃乐」巡回讲演,并成立宁波青年爱乐联盟。
「缪笛侃乐」讲演那是一群有文化、有情怀、有经济能力的古典音乐爱好者,通过他们逐渐去影响身边的人,不断扩散,从而让更多人接触了解古典音乐。
而且,戚缪笛还将对接全国乃至世界。
中国最大的古典音乐运行商库客音乐(很多腾讯、虾米、网易等的音乐版权都在库客音乐),免费放置了两台机器在洛奇音乐图书馆,其中一台是网络留声机,可以听到所有库客的音乐!
前不久,戚缪笛他们携手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了宁波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型管风琴主题音乐会!
「用这种方式,加深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紧密联系,进行文化交流、交融,带动宁波音乐发展。」此外,戚缪笛他们还将走出国门,比如世界一流的柏林爱乐乐团,将把网络音乐会的终端放置洛奇音乐图书馆…
6
遥观历史长河,每个时期都有流行音乐,而上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就是经典。古典音乐历经四百年不败,其中的奥妙值得深刻挖掘。
但古典音乐也并非遥不可及、晦涩难懂,只要「放下包袱,打开耳朵」,就能发现好音乐就在身边。
未来,戚缪笛将继续扮演「开门人」的角色,一场场举办活动、开讲座、做节目…只希望在宁波这块土地上,让更多人摒弃对古典音乐的偏见,从心里喜欢上古典音乐,让黑胶回潮!
都说宁波是文化沙漠,但在他看来并非如此:「如今已有很多绿苗,还需精心呵护,才能成长起来,乃至变成一片绿洲。」
没错,他就是致力在宁波推广古典音乐的胖子,他是戚缪笛,也是宁波人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