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少年深夜电波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81.html

连载文章()小镇上的少年—深夜电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小镇上读书;那时的小镇,充满着各种“流行”色彩,“大街小巷”上开始播放着各种“港台歌曲”,“小虎队”第一次走进小镇少年们的心中,小镇上的少年们都在模仿者“小虎队”的各种造型;不管“男女生”都会有着一本“抄歌本”,里面抄写着众多的“流行歌曲歌词”,并沾上不干胶的“偶像张贴画”;“香港四大天王”也开始走进小镇少年们的心中,都成为小镇少年们心中的偶像,“偶像不干胶粘贴画”逐步演变为“大张的偶像挂画”,小镇少年、青年的家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张贴一、两张“偶像挂画”;小镇的少年们也都开始了注重自己的“衣着”,尤其是对“头发造型”的照理,每天都会花很多的精力放在头发上;少年时代,小镇上的家庭开始配置各种生活电器,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每天都能从各种渠道获悉各种新闻,感受“改革开放”的春风;少年的我,一切都处于“朦胧”的状态,也渴望,或者有种欲望想去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外面的世界;为学习英语,小姑把家中的一台“老式录音机”给了我,并给我配上了一些“英语磁带”,希望我能够将英语学好;小姑给我的“老式录音机”,对英语感觉帮助不大,或者说,我根本就没用到学英语上,“英语磁带”也很快布满灰尘,久久都没有去搭理过;反而“老式录音机”中的“收音机”是我广泛使用的功能;收听“收音机”是少年的我比较喜欢的兴趣,那时“收音机”通过“调频”是可以收到很多的“电台”,尤其是在凌晨时刻一般都能收到一些国外的电台,那时比较常见的电台是“美国之音”和“BBC中文台”;由此每天凌晨,收听“美国之音”和“BBC中文台”成为了我每天的一个必备功课,电台中很多的评论、报道,虽然大部分都听不懂,但也阻挡不了对外界信息的渴望,还经常将评论中的一些观点,在同学之间进行吹嘘和显摆;那些时间里,我疯狂的迷上“收音机”,有时都整夜的收听各种电台;母亲经历过“社会的动荡”,也接受过“政治风浪”的洗礼,对这些方面母亲非常的谨慎和在意;在知晓我整夜收听国外电台,母亲存在很大的担忧;在屡次劝说沟通无效的情况下,母亲强行的没收了我心爱的“收音机”;很多年以后,每每离家出门,母亲都会一次又一次的告诫:“千万不要去参与任何和学习、生活无关的社交活动!”母亲的担忧其实我是能理解的,母亲那代人曾经也同样有着“青春”和“年少”;年11月24日于北京朝阳门(注:文中内容均为真实记忆记录,原创首发,但会存在迷糊记忆;本文使用的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在此,对图片所有者表示真诚的感谢。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以便随时处理;):连载文章()小镇上的少年—温州美发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