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Walkman说明你年轻着,如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首先声明一点,我绝不是索尼的粉丝,我也绝不是日本电器控。但如果你真的是索尼的粉丝,那么你现在要么是耳机试听的专业人士,要么你就是追逐日系潮流的小众群体,而如果你是日本电器控的话,一方面说明你老了,另一方面说明你怀念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反了。

如果现在你去东京,在东京银座索尼公园的入口,一座2.5米高的索尼WM-F5随身听模型分外显眼。这一诞生于年2月的产品是索尼 款运动型防水随身听,它标志性的亮黄色外形在一片暗色建筑的衬托下十分跳跃,引来游人目光。比起Walkman波澜壮阔的40年,这个纪念活动显得非常低调。它更像是索尼为

粉丝举办的一场小型庆祝party,打着暗语“你记得我就好”。

在中国,Walkman又叫随身听,这可能是当时香港或台湾传来的新词语。如果你不知道Walkman为何物说明你还年轻着,如果你记还得随身听说明你已经老了。如果我说我喜欢Walkman,你们一定猜出我多少岁了。但我正是用一部磨得掉漆了的Sony随身听,听过齐秦,听过蔡琴,听过罗大佑,也听过小虎队。那么现在让我们梳理一下Walkman的由来,我们也许会从中找到世纪视听史中关于日本的光辉一页,也能找到我们曾经的青春记忆。

Walkman一词为索尼发明,是一种典型的日本英语。关于Walkman随身听名称的由来,最初其实经历了一番讨论。Sony原本打算把自家随身听产品取名为“Walky”,但这个名字已被东芝注册(当时爱华的随身听叫做“CassetteBoy”、松下的叫做“MiJocky”),加上索尼之前已经有一款供记者录音使用的名为“Pressman”(新闻人)的产品,所以 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就想到了“Walkman”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开始时索尼公司还有争议,但 盛田昭夫坚持了下来,于是Walkman创造了“耳机文化”,Walkman带来的变革意义是巨大的是,它创造了耳机文化。同时,Walkman又有了一个新的中国名次,那就是叫,随身听。

在Walkman问世之前,人们只能在家里或在汽车中用立体声录音机欣赏音乐。索尼公司的两位共同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共同创造了Walkman便携式立体声录音机的概念,开创了个人娱乐市场的先河。世界上的 台Walkman就是去掉了当时普通录音机的录音功能和扬声器,并配以立体声电路和立体声耳机后诞生的。

尽管很多人甚至是员工都对这一产品的市场前景持怀疑态度,但索尼在当时的宣传力度(比如推广“随时随地欣赏音乐”的概念、请名人明星做宣传)使Walkman迅速为广大年轻人所青睐,成为了当时一种新文化的标志。耳机对于Walkman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据称随着Walkman个人立体声音响的不断开发,索尼另一个专门研究小组也在同时开发更轻便的耳机产品。和以前重量约为到克的耳机相比,新的耳机重量还不到50克。

在年3月,井深大就认识到要开发出重量极轻的耳机,并决定将它同Walkman相结合。因而世界上 台WalkmanTPS-L2就和型号为MDR-3L2的重量仅为45克的耳机一起问世了。从那时起,索尼对耳机的开发一直在延续:年推出了入耳式耳机,年开发出了“鸡蛋型”耳机,年又推出了可搭在肩上感受音乐节奏的耳机。到年3月底,索尼共销售了4.72亿副耳机,成为世界上 的耳机制造商之一。

在Walkman诞生以前,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只能是通过家里或汽车中的立体声录音机,也就是说只能在公共场合听音乐。Walkman则使得听音乐能够成为一种私人享受。因此在当时开始有媒体和评论家觉得,Walkman的出现破坏了人们原本对神圣的宗教语言或是自然环境的聆听需要,是一种对利己享乐的推崇。

慢慢又有人开始批评Walkman有分裂性、反社会性的作用。他们认为Walkman允许个体在听觉上切断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将可能使个体变得更加内向、自私,以及不能容忍他人和社会。所以Walkman被认为具有潜在危险,因为它有可能导致人们越来越个性化和四分五裂,并侵蚀公众的生活。也许现在回看这些论调会觉得很可笑,但类似的讨论总会出现在有新科技产生的时候。

和“Walkman现象”类似的还有比它更早出现的、同为电子媒介的收音机和电视机,因为它们也鼓励大众消费个人化(只不过它们的口径是以家庭为单位),同样在普及阶段遭到了社会环境的反抗。有趣的是,最初的TPS-L2是可以同时插两副耳机供两人听一部机器的,后来才慢慢演化成只设置一个耳机插孔。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特定历史文化时期,人们个人需求的一种表现。

经过漫长的时间,Walkman才帮助人们把收听这种行为归类至社会所能理解的私人活动。苹果也是Walkman的“门徒”,这或许对于熟悉科技圈恩怨的你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乔布斯曾说过“我们钦佩索尼,我们爱索尼,我们渴望成为索尼一样 的公司”。这位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对索尼的敬佩。他在世时,曾经多次前往索尼工厂参观,盛田昭夫有次送给他一部Walkman作为礼物,乔布斯为之痴迷,并且将之拆卸来研究它是如何制作、打磨的。

苹果品牌运作模式的灵感就来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索尼。进入年后,数字化大潮来了,苹果在音乐播放器领域的成绩终于反超了索尼,随着MP3格式,互联网音乐的兴起,开始前所未有地冲击着索尼20多年建立起来的产业链。在此之前,Walkman往往需要搭配使用磁带、CD等存储介质以及一次电池使用,但随着苹果iPod+iTunes组合拳的出击,很快取代了Walkman的地位。

那个属于Walkman听歌的时代,那个在Walkman时代出版了,发行了大批 歌曲的歌星们,那些随着Walkman播放音乐节奏,独自一个人在大街上、在小湖边、在校园里独自沉浸在音乐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尽管现在,Walkman的品牌仍在延续,但我们明白,它已不再是记忆中的那个Walkman。它或许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至少它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从一而终。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Walkman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也见证了日本电器从鼎盛时期几乎要一统江湖,到现在跌落宝座的历史。Walkman时代的音乐制作,是“要我听”的时代,现在的时代是“我要听”的时代。时代不同了,互联网的大潮淘洗了许多转瞬即逝的产品,也把我们的青春年华淘洗成了中年时光。

那么,如果你不知道Walkman为何物说明你真的还年轻着,如果你记还得随身听说明你真的已经老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39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