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能否跨越百年周期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丨新眸,作者丨阮雪,编辑丨桑明强

很少有一家企业能跨越百年周期。

就全球范围来看,50年不衰的企业十分稀少,80年以上更是屈指可数。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阿里、腾讯,成立时间也还不到30年,在创新经济年代,这种热衰减更加明显。今天我们要聊的主人公是索尼(创立于年),它曾是消费电子的顶流玩家,如今却渐显颓态。

索尼由电子制造业起家,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过,“所谓市场的创建,指的就是市场的培育。”从0到1,他为索尼带来了Walkman、特丽珑震惊世界的销量,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乔布斯,打造出iPhone、iMac等划时代的产品。

在黑科技还未进入大众视野,索尼就已经是众多80后心中的硬核科技代表。时光荏苒,当上一条关于“索尼大法好”的搜索热度还停留在年时,索尼粉们也不得不承认:索尼真的老了,它和多数老牌企业一样,慢慢变为情怀被储存在极客们的记忆里。

耄耋之年的索尼,也没能免俗:宣布下场造车,投身时下最火热的赛道,和年轻人角逐。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能守住百年基业的老牌玩家,他们战略发展变革和转型的背后,都是核心能力的放大和延伸。索尼选择新能源汽车的解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我们是不是正在亲历一场以索尼为代表的传统电子消费时代的衰亡。

青葱的黄金时代

和着音乐而生的索尼,早期的发展轨迹像一首奏鸣曲。

年,索尼的前身“东京通信研究所”成立,技术出身的井深大作为创始人在成立后第二年邀请盛田绍夫共同成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自此之后,盛田绍夫和索尼便绑定在一起,直到年上市前夕,他才将公司名字改为我们所熟悉的SONY,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在东京通讯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之初,井深大曾撰写过一份《设立趣意书》,趣意书的第一项内容是“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他希望能把这家公司打造成“工程师的乐园”,这也成了索尼后来技术为王的主基调。

和很多科技类公司初创时相类似,在索尼成立后的五年里,大多数是沉寂着的:天马行空的木桶式电饭煲,没有成为畅销的产品,研发磁带录音机的工程师们在简易工厂里面,漫长重复地做着实验,以及随之而来的连年亏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年,索尼在日本推出第一台录音机G型“磁带”录音机。

尝到甜头的索尼,之后的产品线也沿着声音展开。由于过于笨重,早期索尼的录音机只能被用于法院等正式场合的记录,经历几次迭代后的H型录音机,开始变得小巧,索尼也开始真正走进大众消费领域,比如五十年代推出的晶体管收音机曾一度引发了人们收听广播的热潮。

索尼的黄金年代,是无数个世界第一代的诞生:年,世界上第一代家用磁带录像机;年,世界第一代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特丽珑”彩色电视机;年,世界第一代立体随身听“Walkman”;年,第一代摄录一体型磁带录像机。

图:索尼产品发展(来源:索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