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远去的电影录音剪辑民族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少。那时,电视尚未普及,看电影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乐事。可电影不可能天天放映,于是我们就从广播里收听“电影录音剪辑”。
“电影录音剪辑”是根据故事片的录音和解说员的旁白剪辑合成的。经过剪辑的录音,基本保留了故事情节的原貌。由于不可视,解说就显得很关键。拿现在的话说,就是由“片里”和“片外”两部分合成的音频文件。
记忆中,每天晚上都有“电影录音剪辑”节目。那时,收听过的“电影录音剪辑”很多,比如《白毛女》《戴手铐的旅客》《激战延河》《东进序曲》等等。这些电影,有的我根本就没看过,但印象同样深刻。
听“电影录音剪辑”不仅能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甚至会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印象最深的是年上映的故事片《黑三角》。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代号“水鸭子”的女特务,以卖冰棍为掩护,与国外反华势力相勾结,伺机窃取我人防地图的故事。当听到“水鸭子”(即于黄氏)及其同伙杀害了一对夫妇,并将其女陈小芳(即后来的“于秋兰”)窃为养女时,便感到义愤填膺。片中智勇双全的石岩和美丽善良的于秋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反面人物“水鸭子”“猫头鹰”“狼先生”等更是让人咬牙切齿。因为听了《黑三角》的电影录音剪辑,我迷上了片中的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也喜欢上了歌唱家李谷一。
听“电影录音剪辑”常常能让人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一天晚上,高老师来家访,赶巧我和姐姐在听《地道战》的电影录音剪辑。她说:“你们这个习惯很好,收听电影录音剪辑不仅可以作为娱乐活动,还可以扩展视野,增长社会知识。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不妨让没有收音机的同学也来听听。”从此之后,每天晚上,同学们都会来我家听广播。尤其在寒暑假,我家更是门庭若市。一次,老师布置的作文是“电影《红岩》观后感”。因为我多听了一遍电影录音剪辑,写起作文来就比别人更加得心应手。
听“电影录音剪辑”常常会遇到各种意外。一天晚上,我们正在收听电影《洪湖赤卫队》的录音剪辑,天空突然电闪雷鸣。母亲一看下雨了,就责令我们一起去打麦场搂麦杆。等我们收拾完麦秆后,节目也结束了。还有一次,我们正在收听电影《苦菜花》的录音剪辑,捣蛋的堂弟突然将波段旋钮拧到了端头,以至于内线被扯断……
无论怎么调节,指针都纹丝不动。一气之下,我将堂弟狠狠地数落了一顿。等我找人修好收音机时,已是一周之后……
“电影录音剪辑”是一种时代的烙印。如今,虽说它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每当回想起当年的场景,心中就会泛起层层涟漪。记忆中的“电影录音剪辑”,总是让人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作者:曾正伟(作者系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
终审:杨燕明
责编:庞玉珍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