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珍贵老照片每一张都回忆满满,图6

彭洋出诊时间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发生巨变的十年,有人将这段时期形容成为春天的一声惊雷,让人心潮彭湃又感动万分。并不是每一代人都可以具有独特的时代精神被后人讨论和研究,但80年代或许有可能成为这样一个时代,因为那时的人们既不像70年代般淳朴,也不像90年代般个性突出。人们所有的欢愉和希望都像是在长期的隧道中摸索时,突然看到了光亮一样欢呼雀跃,然后充分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光亮。

以下是一组80年代的真实老照片,在越来越富裕的今天,我们只能从照片中感受那个年代的生活了。

图1

80年代的街头卖艺,是非常辛苦的,往往使出浑身解数在街头表演一整天,到最后连一顿饱饭都保证不了,尤其是耍猴的,更可怜。因为那时候的人们口袋没什么钱,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在街头看到耍猴卖艺的,都会驻足观看,但街头艺人表演完毕后,求打赏时,很少有人舍得掏钱,如果有人舍得给5毛钱,都算非常大方了。耍猴的艺人每天靠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己和猴子,有时甚至连猴子都吃不饱,自己就只能饿肚子了。图为年北京首都体育馆外,一个小男孩在敲着锣耍猴卖艺,他为了吸引观众,还给猴戴上了孙悟空的面具,他本应该是上学的年纪,但为了生活只能在街头卖艺。

图2

80年代的婚礼,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都会非常难忘。因为那时一般的人们结婚去接新娘,没有汽车,更没有豪车,大部分都是骑马、开拖拉机,甚至还有骑自行车的,虽然整个婚礼流程用今天的眼光看来都很简单,但参加婚礼人都会非常开心,不管是吃喝玩乐,还是帮忙干活都是尽心尽力,毫无顾忌,就连多抢到一块糖都会感到很幸运。图中新郎官应该家庭比较富裕,虽然无法考证婚车是租的还是他自己的,但那时只要能坐车结婚就不是一般人,帅气的新郎和漂亮的新娘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图3

80年代的公园,很少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几乎都是老人或者带孩子遛弯儿的人们,虽然没有广场舞,也没有代子相亲活动,但也很热闹,因为很多老人们都在这里锻炼身体、围观下棋或者练练嗓子唱唱戏。图为年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内,一位白发老人正在练二指俯卧撑,这个动作很多人在是在李小龙的电影中看过,老人看起来年纪已经不小,身体却不是一般的好,很多人看到后都有挑战的冲动,但试了没几下就会败下阵来,只能说这位大爷真的很牛。

图4

80年代的街头流浪人,那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全国有几亿人人还无法在短期内脱贫,一切无家可归的人们就会来到大城市流浪,每天随身携带铺盖卷,随时随地都能休息。他们与那些“职业”在路边乞讨的人不同,面前没有乞讨零钱的容器,所以有人称他们为“盲流”,这个称呼并不夹着贬义和歧视,只是单纯地形容这些每天茫无目的流浪生活。图为年北京动物园外的一名流浪者,他坐在路边,指缝中夹着刚刚从路边捡起的烟头。

图5

80年代的鸡蛋,还是比较稀罕的农产品,并不像现在一样随心所欲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在城里想吃鸡蛋需要用相应的粮票,在农村如果自家不养鸡甚至好久都见不到鸡蛋。那时往往只有孩子考试前,或者考试考好了,作为奖励可以多吃一两个,如果家里有孕妇或者坐月子的女人,也可以有多吃鸡蛋的“特权”,更多人则是把鸡蛋作为送礼的最佳选择。图为年北京自由市场,3名妇女分别拿着两筐鸡蛋在卖,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粮票买,很可能卖鸡蛋就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

图6

80年代的舞者,在那时大多数人眼中,都代表着“轻浮”、“不正经”,由于一些舞者的舞姿庸俗、丑态百出,而且社会上发生了许多因为跳舞而引起的治安事件,导致年相关部门还将所有营业性舞会和公共场合自发性舞会全部取缔,直到年以后采逐渐解禁。所以一男一女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肆无忌惮地拉手或者搂腰,如此“开放”的思想,还不能被思想保守的人们所接受。图为80年代某地公园内,两个年轻舞者在翩翩起舞,旁边路过的管理员在伸手警告制止。

图7

80年代的主持人,个个帅气、漂亮,后来都成为泰斗级人物。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是北京电视台,于年9月2日正式开播,从此电视播音员这个职业才在我国出现。80年代的家庭,有电视机的还不多,即使有电视机,能观看的台也很少,基本除了中央一二套和自己所在的省台,就没别的可看了,所以是央视这些优秀的主持人是许多80后的美好记忆之一。图为80年代央视的主持人大合影,有张宏民、赵忠祥、罗京、邢质斌,你还能记得其他几位的名字么?

图8

80年代的霹雳舞,源于年的美国电影《霹雳舞》,于年被我国引进。。这种新奇动感的舞蹈,年轻人们从第一次见到,就喜欢得不得了,不仅舞姿漂亮,跳舞人的装扮也很时尚。那时的霹雳舞非常风靡,不仅在舞台上能看到,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也经常能看到一群年轻人,围着一个双卡录音机,或者放着美国的“猛士的士高”,或者放着印度的“吉米阿甲”。图为80年代,两名男子在舞台上跳着霹雳舞,此时的他们就是当时现场“最靓的仔”。

图9

80年代的闹市街头,人们看到新奇好玩的东西,都会亲自体验一番。那时的北京还不是时尚和潮流的引领地,最先进的东西大部分都来自于广州等沿海城市,因为那里紧挨着香港,人们的眼界都比较开阔,一些敢于闯荡的年轻人都会到那里寻找挣钱的路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那里进货到北方城市卖,靠差价赚得盆满钵满。图为80年代末的北京闹市街头,一群人在围着一个摊位,手中拿着一个类似于相机的东西在看,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吗?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8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