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的歌,为何能在七十年代的大陆火起来
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nb.ifeng.com/a/20180412/6499385_0.shtml年夏末秋初,作家殷立民忽然发现身边有很多年轻人,提着录音机,在上海街头和公园里播放邓丽君的歌曲,“开始我只认为年轻人好奇,喜欢玩这种收录机新玩意儿。后来发现情况不对,竟然越来越多的人提着收录机在大庭广众大声播放邓丽君的歌曲。”大陆的“邓丽君热”在年突然出现,并非偶然。这一年,录音机被允许由探亲的华侨自港澳带返内地(有数量限制),“各类学校用于教学的录音机”,也不再实行专项报批手续。商业部组建的“赴香港考察小组”,自香港康力公司以每台93港元的价格,购买了1万台盒式收录机。运回北京后定价每台元人民币(当时3元人民币约相当于10元港币),开卖的第一天,“人群挤碎了柜台,不得不停止销售”。更多的港台录音机,通过沿海渔民的走私途径进入,成为第一种走入大陆家庭的当代电子产品。这些录音机大都是便携式,可播可录,既可固定摆放,也可随手携带至小型公共场合使用,售价约为每台~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城市居民当时1~2年的收入。以多轨录音技术生产的立体声磁带,与这些走私录音机一同进入大陆。其中,又以邓丽君的录音带独占鳌头。比如,年12月广东儋县(后划归海南)的一次调查显示,走私进入该县的近万个录音机原声带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是邓丽君演唱的”。年,研究大陆婚姻变迁的台湾学者也惊讶地发现,“上海、广州、福建等侨乡的待嫁娘,(聘礼)除要三转一响外,另外还加要一个邓丽君(录音带)。”
上一篇文章: 老照片七十年代的生活,六零后看了忍不住想 下一篇文章: 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老物件,图2富贵的象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