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梦难做,科大讯飞靠什么撑起10亿用户
频繁发布新产品,科大讯飞很着急。
本文转自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者王慧莹,编辑周晓奇,全文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20年前,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遇到了联想创始人柳传志。
在一次谈话中,柳传志问刘庆峰“庆峰,你最后的目标是什么?企业规模准备做多大?”刘庆峰回答:“我要超过联想。”后来的故事是联想领投了科大讯飞,如今科大讯飞的市值比联想高出亿元。
不过高昂的市值难掩科大讯飞的盈利困境。财报显示,科大讯飞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40.61%,但净利润增速仅为14.13%,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趋势。
这还是科大讯飞大力发展C端业务的结果。从年开始,科大讯飞一直积极倡导“ToC+ToB”双轮驱动的战略,向C端积极发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不断推出新产品。
就在前天,科大讯飞召开了AI学习机暑期新品发布会,科大讯飞AI学习机X3Pro和Q20正式亮相,这是科大讯飞在去年发布AI学习机“4+1”标准,对产品多个核心功能进行再升级后,又一次推出的AI学习机硬件新品。
图源科大讯飞官方旗舰店一周前,科大讯飞还发布了讯飞AI翻译笔P20和P20Plus。在五月份的新品发布会上,科大讯飞还发布了讯飞智能办公本Air、AI语文本C9等产品。
尽管近几年科大讯飞一直发力C端,但这条路并非坦途。由于早期一直在聚焦B端,缺乏C端基因,至今科大讯飞仍未打造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同时也难以形成生态链。
更重要的是,随着各个巨头在硬件领域的攻城略地,尤其是巨头们都在丰富自己的生态体系,至今还未建立起生态链的科大讯飞,如何与竞争对手抢蛋糕?尚无爆款产品的情况下,何时才能完成获取10亿用户的目标?
01
反响平平的C端产品
“吞金兽”,这是外界对AI企业的第一印象。
换言之,AI公司普遍研发费用高昂且营收稀少,为此账面上基本都是巨额亏损。或许是看到这一点,在成立17年后,科大讯飞组建了消费者事业群,试图用C端业务打破“吞金”魔咒。
众所周知,相比于垂直行业市场,消费者业务的市场空间更大,利润更高。“ToC如果做得好,人力增加1倍,毛利就可以增加10倍。”在36氪的采访中,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胡郁曾如此表示。
年底,科大讯飞发布第一代翻译机,正式开始了自己的“C端梦”。此后又陆续推出了翻译机、智能录音笔、智能办公本、AI学习机、翻译笔等智能硬件产品。
讯飞翻译机
图源科大讯飞飞粉之家官方微博
次年,科大讯飞豪情壮志地表示,希望未来ToC的业务在三年左右能占到40%,长期能占半壁江山。公司副总裁江涛甚至希望,ToC业务未来能占到公司业务的80%。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人工智能语音语义市场,科大讯飞市场份额位列第一。
到了今年,科大讯飞更是加大了布局C端的步伐。
据连线Insight不完全统计,仅五月份,科大讯飞就已对外发布四款新品。除智能办公本外Air,还有智能耳机iFLYBUDSPro、“大语文”学习墨水屏C9、医疗系列产品讯飞智能助听器。一个月之后,科大讯飞还发布了AI学习机X3Pro和Q20。
iFLYBUDSPro
图源科大讯飞飞粉之家官方微博
科大讯飞的C端梦还在加速,但表面热闹的背后,是并不顺畅的突围之路。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缺少爆款。以科大讯飞推陈出新的速度,它的C端产品品类不少,但谈起科大讯飞,外界第一反应或许还是最初的录音笔。
但即便科大讯飞的录音笔广为人知,可由于针对特定的办公群体,录音笔注定是小众产品。
其他产品虽然市场更广,如办公本、智能耳机、墨水屏等,但这些领域均有玩家牢牢占据了市场,科大讯飞可谓反响平平。
反映到数据上,虽然近几年消费者业务营收在增长。科大讯飞财报显示年消费者业务营收46.87亿元,同比增长52.19%。但直到今年,消费者业务的收入也不到总营收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科大讯飞的C端梦还未真正实现。
更关键的是,科大讯飞还未拓展开C端市场,其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已经饱受质疑。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连线Insight搜索科大讯飞,共有条投诉,其中包含学习机质量差、手表硬件问题、涉嫌欺诈等投诉。有用户表示,去年十月学校团购科大讯飞学习机,刚拿到时平板会闪屏,触屏有时不灵敏,需要点两下才能点开。
除此之外,强制付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用户投诉称科大讯飞旗下平台智学网和学校签订了协议,涉嫌强制要求订购其服务。
缺乏爆款、产品质量不佳,科大讯飞的C端业务想要完成预期目标,目前看来依然有难度。
02
C端之路为何难突围?
数量虽多,惊喜甚少,这大概是这些年科大讯飞给外界留下的印象。
在众多产品中,最有存在感的莫过于科大讯飞的录音笔。科大讯飞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讯飞智能录音笔继续保持录音笔行业第一品牌,智能录音笔用户增长率达到43%。
录音笔
科大讯飞飞粉之家官方微博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录音笔市场是个相对垂直细分的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年我国录音笔市场规模仅为23.17亿元。更关键的是,科大讯飞录音笔动辄几千块,高昂的价格难免劝退一些消费者。
正如上文所说,录音笔的消费群体和场景比较小众,撑起的销量终究有限。对于普通人群来讲手机就可以满足录音需求,如果价格过高,普通消费者自然不会买单。而像学习机、智能音箱这类风口产品,竞争激烈,科大讯飞作为后来者,优势也不明显。
以科大讯飞最新推出的AI学习机为例,这已经是一个劲敌环伺的市场。尤其是“双减”政策以来,学生对交互性强的AI学习机需求增大,随之而来的是网易有道、百度、新东方等玩家进场。除此之外,步步高、读书郎优学派等学习机玩家也推出了相关产品,并占领较高的市场份额。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总零售市值计,步步高在中国智能学习设备服务供应商中排名首位,市场份额占比28.9%;紧接着的是老牌读书机品牌读书郎、网易有道、优学天下、科大讯飞,市场份额依次为5.2%、4.3%、4%。
瞄准办公赛道的讯飞智能办公本Air,同样面临着“同质化”的竞争。以主打的卖点水墨屏为例,华为此前已经推出了首款水墨屏平板MatePadPaper。
首先要明白的是,针对于工作场景,更为大众熟知的是各大厂商的平板电脑。科大讯飞想要占领市场,还需要培养用户心智。更重要的是,如果说苹果、华为、小米等厂商可以让已经积累的C端用户迅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