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现代故事

几十年前,山前王村,王小牛造好了三间房子,却引来许多人的议论。

有的说,王小牛造房子,好比鸟衔窝,弄了好几年。有的说,王小牛有熟人,材料都是优惠价,造房比人家容易。

但知道内情的人说,王小牛造房子,全靠他的老婆!靠老婆?莫非他的老婆在做生意,还是养殖专业户?都不是。故事得从头讲起。

那是几年前,乡办砖瓦厂有批优惠砖瓦供应烈属,困难户,王小牛的哥哥在部队里,有条件享受这个待遇。

王小牛听到这个消息,两间破屋可以翻新,实在是个好消息。可是王小牛心里想想挺激动,但回家却是动都没动。

他的老婆听到这件事,非常高兴,对小牛说:“小牛,机会难得,这破窝棚是该重建了。”

小牛粗声粗气地回答:“盖新房,住新屋我会不晓得,砖头瓦片在怎么优惠,总要花钱,可钱上哪去弄?”

“你一切听我,保证房子能盖起来。”

老婆阿香讲到这里,神秘地一笑。

“除非,除非你去做无本钱的生意!”

阿香见小牛误解了,就一本正经地说:“你大哥每月给婆婆三十元生活费筹起来,另外再给他写一封信。”说完,拍地一声,把早已写好的信甩在小牛面前。

小牛看都不看,说:“随便怎样,大哥的三十元钱都凑起来也不够,况且是给娘作生活费用的。”

阿香又说:“这笔钱凑起来盖房子婆婆也会同意,咱们每月给他五元钱给她做零花钱。”

说完阿香就把写着:“大哥,大嫂,娘有病需住院治疗。娘苦了一辈子,我们做小辈的应该尽力报答。请速寄五百元钱来。”

信寄出后,没几天,五百元一张汇款单寄到。阿香心里好不高兴,小牛和小牛娘还蒙在鼓里。

王小牛砖头买回来了,连乡办预制厂的厂长也知道了,看到王小牛说:“如果要预制板,什么时候要,我什么时候就送上门去。”

小牛一听心里想:不知道阿香买砖哪里来的钱,这次买预制板也要她想办法。

小牛连忙回家和阿香商量。

阿香说:“砖头刚买回来,哪里来这么多钱买预制板。再说,预制板反正是现成的,慢慢来。一切听我的。”小牛听着有道理,也就不言语了。

去年八月九号暴风来袭,王小牛两间平房倒是没有损失,却给阿香提供了一个机会。

她又把一封信交给小牛看。

信中写道:“大牛、玉琴,家里房子遭到暴风袭击,房屋倒塌,得赶快修建。小牛、阿香干田里农活,又要养活我,没有能力修房子。请你们接信后速寄来一千元。”看署名,信是娘写的。

这下,小牛熬不住了,对阿香发起了脾气,“这次虽然有暴风,可咱们房屋好端端的,你骗大哥大嫂房子塌了,又要一千元修屋。你这样编谎话,总有一日要露馅的。”

阿香声色不动,慢慢地说:“我看你脑筋不开窍,不是这样他们会寄钱来?再说房子建好后,老太婆也住上新房子,你大哥大嫂脸上不也有光彩。我是为你王家好,你反怪起我来啦!”

阿香一番话,说得小牛一点办法也没有。小牛再一想,反正饭吃三碗,闲事不管。

这样,这封信又飞向他大哥那里去了。

谁知事不凑巧,这次张玉琴寄来的一千元汇款单和一封信被小牛娘收到了。寄这么许多钱来干什么?

老太婆连忙叫邮递员帮忙读信,

妈妈:

听到家里房子被风吹倒,心里很担心,担心娘的身体,担心弟弟、弟媳的生活。现寄上一千元钱,请赶快设法修理房屋。本来,我们应该回家一次看看您老人家,无奈大牛事忙,我又不能脱身,只好娘您自己保重身体。

署名是张玉琴。

老太婆听完信,气得眼睛翻白,浑身发抖。

吃完中饭,老太婆发作了:“小牛,你哥哥在工作养家,不是银行,每月寄来三十元,还要养孩子,生活并不宽裕。你怎么撒谎,去骗你大哥大嫂的钱。房子好端端的,说被风吹倒了,真是作孽啊!有朝一日,真当要被天火烧光!”说着,把汇款单和信扔在了桌子上。

小牛见娘说出这件事,心里也发慌了,一声不敢不吭,听着娘骂。

阿香站起来,一把抢过汇款单,说:“你以为这房子比风吹倒的好多少啊?凉亭不像凉亭,土地庙不像土地庙。既然你这样关心大牛他们,你去他们那住啊!”

老太婆听了,气得说不出话,饭也不吃,病倒了。阿香还不依不饶,本来还从大牛寄来的三十元里拿出五元给婆婆做零用钱,现在一分也不给了,还说:“老不死的钱不要,我给她吃饱饭也算不亏待她了。”

从这次以后,阿香胆子越来越大,用各种理由要大哥大嫂寄钱来,等到盖房的材料差不多了,老太婆已经奄奄一息了。

这可急坏了王小牛,骗几个钱已经对不起大哥大嫂啦,现在母亲病成这个样子,总得告诉他们一声,让他们回来见最后一面。

小牛也不和阿香商量,到邮局发了电报:“母亲病危,速回。”这才松了一口气。

回到家里,阿香早就知道了,埋怨说:“老太婆还没死,就是死了也不能去通知!”

“啥?死了也不能通知他们?”小牛感到意外,觉得阿香实在太不像话了。

阿香说:“人总归要死的,你哥嫂回来也救不了,还断了你的财路。”

小牛弄不清楚,母亲死了,哥嫂回来怎么断了财路?

阿香用手到小牛额角头一指,说:“你这只死笨牛,哥嫂知道娘死了,以后三十元一月还会寄来?盖房子的材料虽然都差不多了,可还要办丧事,办酒席呢。”

小牛说:“我电报已经发出去了,哥嫂总得回来一次啊!”

“回来?只要现在不回来,我自然有办法。等到以后回来,房子也盖好了,钱也用了,你们兄弟总归是兄弟。”

说到这里,阿香急忙赶到邮局又发了一份加急电报:“母亲转危为安,哥嫂放心。”

结果老太婆第三天病情恶化,与世长辞。王小牛俩夫妻终于瞒着大牛玉琴,草草料理了后事。

再说,大嫂张玉琴接到两个电报,一个是:“母病危,速回。”一个是:“母病转危为安,哥嫂放心。”

张玉琴心想,婆婆可能是大久没有看见我们了,思儿心切,想看看儿子媳妇。后来大概弟弟认为这样做不妥当,才又补上这样一个电报。

不过张玉琴想是这样想,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就回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妈妈

我们离家这么多年,都很想念您老人家。只因大牛太忙,娟娟又要读书,八、九年来一直没有亲自服侍过您,请您原谅。今年我们一定回家一次,看望您老人家。

弟弟、弟媳一定很忙吧,无奈只得靠你们多照顾了。虽然是同胞兄弟手足情,可我们还是感到很内疚,这里对你们一并谢过。

儿媳张玉琴。

小牛接到信后,交给阿香看说:“哥嫂回来,娘也死了,以前每月三十元我们照样收,还有各种名义的钱,看你怎么向大哥大嫂解释?”

阿香看了信哈哈大笑,“有什么了不起,这房子再过半个月就盖好了,他们年底回来我自有办法。你去买点酒菜来。”

“酒菜?有客人来?”小牛不知阿香要搞啥名堂。

阿香又催说:“你只管上街去买酒菜好了,顺便和瓦匠、木匠师傅们约好,其余事情你不用管。”

盖房的时候,瓦匠、木匠经不住阿香师傅长师傅短地叫,干活特别卖力,不到十天,房子盖好了。

正当俩夫妻商量办酒席时,嫂嫂张玉琴领着十三岁的女儿娟娟回来了。

嫂嫂突然回来,弄得小牛阿香手忙脚乱。张玉琴看到新房子,虽然有点意外,但也高兴。不过第一件事是问婆婆。

阿香听到问起婆婆,不慌不忙说:“婆婆上半年就去世了。”边说边指指堂前的婆婆遗像。

“啊!”张玉琴像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怎么不通知我们呢?我们连送终出丧都没赶上,太对不起他老人家了。”说完便低声哭泣起来。

阿香也挤出几滴眼泪,“大婶,婆婆是得病死的,她病中还留下遗嘱。”

说着叫小牛拿来录音机,然后取出一盒磁带,按下了录音机开关:“大牛、玉琴,你们出去这许多年,家里都亏小牛和阿香。我生病时小牛请医递药,阿香端茶送饭,十分孝顺。

要是我死了你们也不必路远迢迢赶来,只要像我活着一样向家里寄钱,种田人挣几个钱不容易呀。盖了新房子,你们也光彩,千万千万要为兄弟撑腰……”

玉琴听到这里,慢慢走到那遗像前,从包里取出买给婆婆的一件衣服,一顶帽子,还有婆婆爱吃的香蕉、荔枝等,眼里流着泪,“婆婆,我和娟娟来看您来了,请原谅我们做小辈的过错。您活着时我们不能好好服侍你;您死了,我们又只有……大牛他也……”玉琴已悲痛得讲不出话了。

阿香说:“哭也没有用,婆婆生病时里里外外只有我一个人服侍。这几年你们也对得起她了,不过这次大哥没有来,是不应该的。”

站在一旁的娟娟听阿香这么一说,“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委屈地说:“我爸爸……”

小牛上前扶住娟娟说:“娟娟,你爸爸这次怎么没有回来?”

“爸爸牺牲了,已经有好几年了。”娟娟扑在她妈怀里痛哭起来。

玉琴扶着娟娟,也从包里取出一盒录音磁带放进录音机,按下了开关。

“玉琴,明天我就要去执行一次重要的任务。万一我栖牲了,你自己要多保重,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我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身子又不好,经不起打击,你不要告诉她老人家。家里底子薄,弟弟、弟媳支撑这个家也不容易……”

这时娟娟抬起头说:“叔叔,爸爸牺牲之后,妈妈怕奶奶受不了,一直瞒着不告诉你们。奶奶要看病,家里盖房子,妈妈为了钱,每天到厂里加班,身体实在支撑不住。有一次昏倒了,一头撞在机器上,厂领导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妈妈再加班了,还每月补助二十元钱。

妈妈伤好后,又为附近一家纸盒厂糊纸盒。我做完作业也帮着糊,每天到深夜才睡觉,好多给你们寄点钱。”

小牛听了娟娟这一番话,看到嫂嫂额角上的伤疤,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嫂嫂面前:“我对不起大哥,对不起大嫂,对不起娟娟。”

“是我对不起娘,也对不起你们。”阿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嫂,都是我不好,刚才我放的遗嘱是……是假的,是我妈妈的声音。”说着便大哭起来。

玉琴、娟娟都听得呆住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