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家有录音机上集

程少为挂号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83830.html

一台录音机的出现

开启了新生活的不同凡响

年轻人对音乐的向往

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渴望

第一台国产磁带录音机的诞生

让更多人走近梦想

录音机里传出的声音

在一代人的心中久久流淌

本周故事│家有录音机(上)

首播时间:3月11日(周六)中午11:30

播出频道:新闻综合频道

节目预告片抢先看:

内容介绍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录音机可是个稀罕物,痴迷音乐的归家荣就曾冒风险从单位里借了一台开盘式的录音机,在家里偷偷地享受了两个多小时。

▲开盘式录音机

在那个年代想要拥有一台录音机可是一件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胡展奋通过海外关系,从朋友那里弄来一台“饭盒子”,在地下室里他翻录了整整一夜的卡带。

▲俗称“饭盒子”的盒式录音机

年,上海玩具厂自主研制生产出了“葵花牌”录音机,这是首批国产盒式录音机,打破了录音机长期依赖进口的现象,从此,录音机也渐渐走进了上海老百姓的家庭生活。

▲“葵花牌”录音机

编导札记│录音机里的好声音

本期编导:李霞

对于出生于七十年代后期的我来说,录音机似乎并不是很稀罕的东西,打从上小学开始,印象中那个方方正正的庞然大物就一直摆在家里的写字台上,静静地站着。但因为当时年纪小,好像录音机这个会发声音的神奇物件对我来说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当时既不用学英语,也不懂什么是流行音乐,所以最常用的功能依然是每天晚上电台里的“小喇叭”广播节目。

▲四喇叭录音机

不过,对于我们节目采访中跟大家聊到的盒式磁带录音机,我反而倒是有着更强烈的亲切感,因为小时候爸爸在广播电台工作,有时他接我放学后会带着我到电台里加班,所以那宽宽的磁带在大机器上一圈圈旋转的镜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当年很多人热衷于拿空白带翻录原版磁带

这次的节目是在之前播出“屋里厢的三大件”系列之后,一位曾经在上海机电工业局工作过的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给我们《上海故事》栏目写来一封信,建议我们制作这样一期反映录音机的节目,而且他还热情地帮我们找来了一批当年制造第一台国产录音机的老同志们,这群老人都是当年研发和制造“葵花牌”录音机的亲历者,有当时厂里负责研制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产品设计的技术员,也有当时的厂长书记以及机电局主管录音机开发的同志,而且其中一位至今还保存着那台以世界上第一台盒式磁带录音机“飞利浦”为原型制造出来的“葵花牌”录音机。

▲当年研发和制造“葵花牌”录音机的亲历者们

看着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围着那台至今仍然能播放出音乐的老式录音机像孩子一样你一言我一语热闹回忆当年的样子,我和摄像师也为他们的热情和执着所感动,这些为推动时代进步而无私奉献的老人是我们上海人的骄傲,而我们的《上海故事》能够把过去年代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也是我们能为这座城市做的一件好事。

▲本期节目编导李霞(右)和摄像戴怡

欲知更多内容,敬请收看本期《上海故事》。

分享: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可将本文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官方账号”,即可订阅。

历史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