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塌房的时候想起来,还好他们够糊
昨天,有一支乐队刚刚解散。
长达两年的悄无声息后,主唱谢天然(化名)在社交媒体上正式宣布乐队解散的消息。
在云村的评论区,乐迷自发为这支乐队组织了一场怀念活动。
他们开玩笑说,这是一场送别音乐的“葬礼”。
于是有人假装“黑人抬棺”,有人假装悼念,emoji祈祷刷了满屏,还有人装成神甫说话。
就没一点正经的。
虽然只有三个人参与这场滑稽的怀念仪式,打麻将还缺一个。
之所以这样隆重,是因为这支乐队的解散意味着一种从未进入大众视线的音乐流派将永远消散——他们是华语乐坛最后一支坚持做正统沙发芭乐(SofaBallad)音乐的流行乐队。
在盛大的emoji仪式中,旁观者的意外闯入尴尬得无以复加,但藏于角落的窥视体验天然滋长着人的好奇心。
我去互联网的角落旮旯中找了找他们的音乐听。
但大概人与人终究不能相互理解,在被他们的音乐洗礼双耳后的我只有一个感想——
真是好难听啊。
芭乐一词,来自台湾。最初是民谣、民歌的音译,后来衍生成一种风格,指那种节奏缓慢、只唱小情小爱的歌。
本来没有贬义,但因为被唱片公司自以为很好听拿出来猛打,对听众洗脑,逐渐染上负面色彩。
音乐圈极其讨厌这词。稍有追求的音乐人,都会害怕被评为“芭乐”音乐。
还有不少自诩真爱音乐的歌迷热衷于讨论“到底谁在唱芭乐”并视“拒绝芭乐,从我做起”为荣。
这个词好像讨人嫌到音乐圈无论谁沾上,都要跨个火盆去去晦气,却不可否认芭乐情歌才是华语市场的主流。
不信,打开你的听歌年度报告,有多少人的年度关键词是“爱”?
沙发芭乐的创作者们敢拿这个词给自己的音乐帖标签,勇气可嘉。
或许是因为在十几年前,芭乐还未沦落至此。
千禧年前后,一些聪明的音乐制作人敏锐地察觉到芭乐音乐市场利润可观。
彼时,摇滚尚未谢幕,人们对音乐的理解直接与乐队划等号(不像今天,搞乐队已经是件稀罕事)
最初做沙发芭乐的也是一支台湾乐队,叫空格利润,来自台南。
▲未取得肖像授权的云波切,决定不让你看到帅哥们的脸
因为乐队的贝斯手和喜力集团在台湾分部的领导有八竿子打得着的亲戚关系,被邀请来大陆参加一场音乐节,补另一个海外乐队的空。
这场音乐节开在北京日坛公园,由喜力集团赞助,叫Heineken节拍99夏季音乐节,是中国大陆最早出现的一场音乐节。
这大概是沙发芭乐作为一个流派的巅峰时刻。
年的那个夏夜,望着台下未必搞得懂什么是曲风的年轻听众,四个坚信自己正成为开山宗师的青年和大陆最厉害的贝斯手张岭同台。
那年的张岭打算离开崔健,和朋友组了个爵士乐队,叫“节奏之犬”,还引起了小范围的震动。
▲在音乐节上的“节奏之犬”。成员:张岭、孔宏伟、金浩、Eddie、金浩、贝贝。
这场音乐节的报道在《通俗歌曲》杂志上发表,“沙发芭乐”这个名词头一次出现在媒体上,作为一种注脚写在纸上,小如蚂蚁。
记者略过了这支乐队的故事,只对他们的歌有一句短小的评价:
平庸的表现,没有风格是他们的风格,只讲男女之情的歌词还算新奇。
大约在以深刻为主流的年代,小情小爱反而成了一种惊奇。
但能在当年大陆发行量最高的音乐杂志之一有这样短暂的“品牌露出”,沙发芭乐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听众与继任。
这还要多亏互联网兴起了。
▲《通俗歌曲》杂志
进入千禧年后,空格利润销声匿迹。这支乐队后来怎样,互联网上没有资料。
在一切尚未被数字存档的年代,无迹可寻是被允许的。
年,非典疫情在全国蔓延。
与此同时,版权市场正处在一个如狂野西部式的无序发展中,CD工业成熟,家用磁带录音机和电脑已经普世。
这年,某个安静的午后,一位姓杨的姑娘照旧在电脑上打开Winamp,打算听听自己在二手市场新淘到的光盘。
那是她头一回听到沙发芭乐,平生第一次,她意识到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音乐。
▲20年前最流行的音乐播放App,甚至可以换肤,是当年不少盗版和音乐人的养料。据说,有人当年能在网吧玩这东西换肤玩一天。
这就是后来乌有乐队的主唱杨子虚。那时,她在北大念物理,决定和几个朋友一起组乐队。
我相信人与音乐之间会有缘分的,就像人与人一样。我就是想做一种简单却能打动每一个女人的音乐。
在当年那个BBS论坛还算火的时代,杨子虚曾在如今已经不可见的校内论坛中这样写。
他们继承了沙发芭乐容易创作的乐队编排、简单上口的旋律特征,并开始大胆地添加电子配器,这在芭乐音乐中是少有的。加上那个年代超爱的大混响效果器(听起来就像在浴室唱歌),风格突出。
歌词也挺有物理人的特色,就是实在不咋样。
像他们的歌《咱们俩》(原曲已无处可寻):
咱俩看过星星,
也走过光年距离。
这歌词,恐怖。
不过词作水平没有影响他们的小成功。
据说,当时他们在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相当受欢迎。学生背着宿管开派对的时候,总喜欢叫上他们翻墙来伴奏。
但大约是听盗版会遭报应。
向他们抛出签约橄榄枝的唱片公司倒闭;鼓手被女朋友发现出轨乐队的钢琴,闹到他们驻场的酒吧,害得乐队被酒吧解雇。
自此,大陆第一支玩沙发芭乐的乐队的音乐生涯就这样戛然而止。
剩下的成员决定干脆去养猪,但是听说受05年生猪市场价格暴跌影响,大家都赔了。
后来还有一些零碎的沙发芭乐乐队出现,但也仅限于小范围的为爱发电。
直到昨天最后一支沙发芭乐乐队正式解散。
沙发芭乐无疑是一种平庸的风格,以令人窒息的平平无奇浪费每一个听众的时间,直到将每一个创作人拖入无趣的诅咒。
但还好,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种音乐。
都是我编的,嘻嘻
哎,别生气啊,虚构也是件挺难的事儿。
因为“给杨永信断电”而出名的行为艺术家李翔伟,大二时就干过伪装成毕业生领奖的事儿,给波切提供了不少灵感。
所以为了能让你们相信真有沙发芭乐这种音乐,我搬来99年真的在日坛公园开过的音乐节、找到如今已经停刊的《通俗歌曲》,还有05年过得很惨的猪猪们(毕竟身价暴跌)
是不是看完感觉还挺像回事儿?
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名字太胡扯的微曲风(microgenre)存在,比如说什么泡菜摇滚(不是韩国的,思密达)、举起你的双手(英文名叫hands-up)……
至于芭乐,那也从来也不是一种真正的音乐流派,即使它正在被不少人认真讨论着。
真实,是可以被炮制的。
要是你也想编个曲风骗骗你的朋友,波切这里有些词供你参考。记住,秘诀是足够冷门怪诞的名词+无论多好笑都保持沉稳笃定的神情,就像我这样。
但要小心,你可能也会被别人编造的“真实”欺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