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照片带你回忆50607080
北京荨麻疹医院网站 http://m.39.net/nk/a_9204186.html
上一篇文章: 北京有这样一个鬼市儿5元一件上衣3元 下一篇文章: 他们,只为花开河北新闻网
l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于年创设了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那时候的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
60年代的大学生开学,很多学生都只带一件行李。当时上学跟现在是反过来的,读中学费用是要自己付,上大学费用基本由国家全部承担。学校不收学杂费、不收讲义费、不收伙食住宿费,连洗澡费也不收费。生活用的被褥、脸盆等都是由学校发。学生一般就需要自备一支学习用的钢笔,每月还会得到20多元津贴。
70年代的大学生入学大多带着雪花膏、暖壶、被褥和鸡蛋,手表则是极少数同学才戴得起的奢侈品。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16元,是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的。虽然物质匮乏,但幸福度很高,大学没有学费,且包分配。
8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大学生有了收音机。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90年代的大学生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E-mail账户。90年代大学生们带的常规物品是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奢侈品是大哥大、BP机。大学生宿舍贴满海报。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电子产品逐渐普及。从早几年的黑白屏手机、MP3、电子词典、台式电脑等到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再到这两年的iphone、ipad、单反相机等。大学生们在“三大件”上的花费越来越多。你还记得你的大学生活吗?欢迎留言述说。(图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