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周年一张邛崃老照片背后的全国第
老照片,新故事。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
中国这艘巨轮一路向前,
在奋勇拼搏的时代浪潮中,
邛崃人勇立潮头,
创造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历史第一”。
年,
邛崃县前进乡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
农工商联合企业,
黑白照片定格下这一宝贵瞬间。
让我们跟着这些老照片,
一起去看看历史变迁中的邛崃故事。
△△吃油靠分配
△△住着茅草房
△△衣服缀满补丁……
上边这组老照片展示的是70年代的
前进镇凤凰村,
原邛崃县前进公社17大队,
全国第一家农工商联合企业的诞生地。
年以前,
凤凰村跟全国其他农村地区一样,
一穷二白。
凤凰村村民曾庆高:
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家家户户都是泥砖房子、草房子;改革前,家家户户出来的路也都是独田埂,很稀的泥巴田埂;粮食不够,每家每户都是吃不饱的。
△△年,原前进镇凤凰村村支书谢福州同农民亲切交谈,为建立联合企业做准备
转变的契机就在年的初春。改革春风吹遍华夏大地,面对满目疮痍的贫穷面貌,村党支部书记谢福洲一直在思考。乘着改革的东风,一场伟大的变革在凤凰人心中开始酝酿。
原前进镇凤凰村村支书谢福洲:
那时候,凤凰村和全国一样都是很穷的,改革开放才有生机,才能发展,要发展总得要一个组织。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没有门路、四没有厂房,四无的情况下要发展,怎么发展呢。
在凤凰村村史陈列馆里,一张张老照片和老物件讲述了凤凰村几十年来的辉煌巨变,其中有一张照片尤为醒目。年2月13日,凤凰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工商联合企业”——“邛崃县凤凰联合企业”。
凤凰村村民曾庆高:
这张照片是当时成立凤凰联合企业的时候,前进镇政府给我们授牌时拍的,牌子现在陈列在中国博物馆里面。
凤凰村人在不断改进传统保守的思维理念中,探索出一条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凤凰起步可归纳为三句话:公社支援八万砖,国家贷款二万三,支部书记把家搬,谢福洲,腾出自家6间房屋办起村上第一个加工厂,那一年,农业公司、工业公司、商业公司等20余家企业相继成立。
凤凰村村民曾庆高:
当时凤凰联合企业办得最红火的时候,是九几年的时候,办有厂子20多个,有酒厂、沙发厂、化工厂、食品加工厂等20多个项目,产品不愁卖,沱牌酒都专门到这里来定销,羊毛衫远销北京、上海,砖曲厂做的酒曲都是人家上门买,不愁销路,总产值近亿元。
△△外国友人来凤凰村参观
年终决算,凤凰村总产值比79年增加37.6倍,凤凰经济发展迅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闻名全国,来自美国、日本、英国等9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陆续来到凤凰村参观考察。
△△年,凤凰村决算分配大会现场
凤凰村村民最先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喜悦:凤凰富起来了!年,凤凰村决算分配大会现场,户村民,家家喜笑颜开,一户人能分到一两千元,那时买斤肉也只要6角8分钱。80年代,彩电,自行车、录音机等现代电器进入农家,村里的茅草房全部变成了砖瓦房,全村40多个光棍,90%都取上了媳妇。据统计,凤凰联合企业成立以来,集体资金用“以工补农”的方式对群众进行补贴,共达九百多万元。
△△年年底决算,村民用分配款购买东西
年,邛崃市委提出“工业强市、振兴邛酒雄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实行凤凰联合企业转制,让更有实力的企业渔樵集团转接凤凰联合企业,让凤凰联合企业这面鲜艳的旗帜继续在川西平原,高高飘扬,发挥出潜在的功能作用。
凤凰村村民曾庆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想吃饱,现在图吃好,还要讲营养,出行方面,以前是小田埂,现在每家每户小车都开到家里,交通很方便,住方面,以前住的是土墙房,现在住的是洋房别墅、小区,变化非常大。
如今,凤凰村乘着改革发展的强劲东风更是扶摇直上。村子里,一排排整齐靓丽的二层联排小洋房格外吸人眼球。近年来,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根据自身资源、产业和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产业。如今,已建成优质水稻制种、小麦良种繁育等基地,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景观轴,形成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前进镇凤凰社区党委书记:
凤凰村下一步的打算:一是结合我们现在的区位优势和川西南农贸市场的改造,打造精品物流;二是以我们的农业产业园、川农大基地还有特种鱼养殖基地为依托,建一个商务平台;三是做好人均环境,通过土地整理,林盘改造及高标准农田改造,把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记者:王亚姣杨静波
编辑:米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