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光丨那些年,我们这样听音乐附语音
以下文章来源于生活晚报,作者刘胜
生活晚报生活晚报,做老年挚友,解老年之忧,讲老兵故事,享精彩人生。
音乐的功能是什么?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振奋精神……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可以记录历史的变迁。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单波段的小收音机每个价格在10元左右,带短波的小收音机每个价格在20元至30元之间,当时工薪阶层的月工资也就30多元。因此,当时的收音机是个稀罕物。
记得我上小学时,常去一个同学家玩,同学的父亲是大学讲师,常看见他父亲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听小说,偶尔也听一些歌曲。在那个神奇的匣子里,我生平第一次听到了流行歌曲《乡恋》。
年,我家终于有了收音机。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白色的“熊猫”牌中波袖珍收音机。尽管它貌不出众,却成了我的心爱之物。现在,我还能回忆起夜深人静之际,我躲在被窝里通过收音机收听广播剧、国际时讯等节目,那种乐趣简直无法形容。收听《小说连播》节目是许多人购买收音机的动力。当时的《小说连播》有小说,也有评书,大伙儿管听评书叫“听小说”。我几乎听过当时收音机里全部的广播剧和电影录音剪辑。现在回想起来,我喜欢朗读就缘于儿时的熏陶。
说到收音机,就不能不说录音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收音机、录音机和电视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视听世界的“三巨头”。年后,石河子市街头常见留着长发、穿着喇叭裤、拎着录音机的时尚青年,他们也是石河子市最早的“追星族”。年,我在发小家看到一台精致的夏普GF-录音机,它发出的雄浑的中低音使我非常震撼。
大约从年起,石河子市的音乐发烧友迎来了一个新伙伴:组合音响。市面上开始出现进口的组合音响,有一些音响外观很漂亮。年,我家邻居罗叔叔家买了一套组合音响,播放歌曲时,的确给人以气浪翻滚的感觉。这期间,音乐发烧友还拥有了一种迷你型的发烧设备CD机。
不过,CD机没能“辉煌”多久。年后,石河子市音乐发烧友的手中多了一个更为便携的小玩意:MP3。它体积小,采用了闪存芯片做存储介质,可直接从闪存读取数据,这一点是其他任何形式的随身听无法相比的。
传统音响也在升级。年前后,多媒体音响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
年,音响再次给我以惊艳的感觉。那是初中同学乔迁,我去道贺时,被他书桌上一个精致的长方形金属盒所吸引,那胡桃木的外壳很有质感。正当我仔细端详时,一首悠扬的老歌从这个精致的盒子里飘了出来,一切显得那么有韵味。同学告诉我,桌面音响简约优雅,放在客厅的小桌或是茶几上,和家居环境融合为一体,毫无违和感。音质方面,三频均衡、低音效果明朗清晰,高音和中音清澈通透,听女声相当不错,能轻松驾驭各类风格的音乐。
40多年来,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多合一化、智能化,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也让我们生出很多期待:未来,我们的耳畔又会有怎样的惊喜呢?
来源丨兵团网
编辑丨石芳纯
责任编辑丨薛贵峰李媛媛
原标题:《周末时光丨那些年,我们这样听音乐(附语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