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之学思享汇王刚博泰车联网对智能汽车的

作者/王刚(巨浪2期学员、博泰车联网副总裁)编辑/轩辕之学

编者按:年3月5日-6日,轩辕之学巨浪2期第六模块——“数智战略与汽车核心竞争优势”课程广州开课,在聆听完轩辕之学导师、校董、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讲述小鹏汽车的国际化新故事后,6日下午“巨浪思享汇”分享正式开始。“巨浪思享汇”为轩辕之学导师授课结束后,学员们之间的固定互动节目,是轩辕之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轩辕之学同学自发组织,班委协助排期进行,主要内容为分享学员自身企业以及个人对于行业的看法等等,分享过程中在座同学可向分享人发起提问,该环节旨在加深同学们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以下为当天,来自轩辕之学巨浪2期学员、博泰车联网副总裁王刚的分享实录(有删减):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非常荣幸今天下午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关于博泰

博泰(PATEO)是09年成立的,我们是国内做车联网相关产业最早的一批,在09年的时候手机还是3G时代,我们就已经做了一个3G的车机产品,放到上汽的荣威上面,实现了量产。当然,我们也踩了不少坑,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车规版的车机,还是手机版的一些产品,所以我们在整个车联网领域,做了很多行业的产品尝试,我们的在这方面的创新性是整个博泰最大的一个血液。

关于企业的科创属性就不说了,上海这边民营科创类的奖项,所有的能拿的我们基本上全都有,我们也是有上海民营科创重点扶持的企业,在这个月月初,上海的国盛资本还投资了我们在车联网行业里面的行业地位,包括知识产权各方面,我们应宜伦总在行业里面起步比较早,对知识产权各方面比较重视,我们今年总共累计到现在申请的知识产权超过了项,在智能网联领域,基本上在国内都排名前几位;在国际上,我们在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在五百强里面排,这是我们整个行业的地位。

目前我们在中国总部是在上海,上海是我们的总部加上硬件团队,但目前最大的软件中心是在南京,同时,我们在沈阳大连也有一个软件的团队,将来可能沈阳大连会成为我们最大的,因为我们现在把鸿蒙一些软硬件的开发逐步地放在了沈阳大连团队,后面可能会超过千人规模。其他的地方,包括北京、长春、武汉、深圳,我们会根据客户所在地配备一些小的当地的落地技术团队,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博泰核心产品线

目前我们服务了大概30多个汽车品牌,这一页是按照我们现在的业务合作模式分了大概有6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其实里面已经不止这几个客户了,这上面写的岚图、拜腾、哪吒汽车,这几个客户我们是软硬云三方面都有合作的客户。其实现在我们在大众上面,在长城和吉利,已经从B板块挪到A板块了,B板块,有些客户硬件不是我们做的,我们帮他做软件、系统集成和云端的一些服务项目,C板块就是我们传统的,因为智能座舱领域的产品是从年才开始慢慢铺开,在之前就是普通的一些车机、T-BOX的业务,这块目前还占我们比较大的,一些国内的自主品牌的厂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客户。

D板块就是我们在车联网TSP这块服务的一些客户,像保时捷、宾利这些大的global的厂,跟我们都是签了十年以上TSP的一些服务合同。第五块板块是我们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要尝试的一个新的板块,这块我们主要做什么呢?就是帮助我们的传统车厂对标特斯拉、蔚小理,我们做了一些怎么样帮助他们触达C端的软硬件的产品方案,这块我们现在跟东风、一汽、吉利都有项目在落地或者落地过程当中。

第六大板块是我们现在开拓拓展的,叫广域智能座舱方案,就是基于未来的思考,我们的车,车机和屏幕可能就是我们的大脑和交互的感官的一些部分,将来这个汽车就不再是我们现在讲的传统意义上的从A到B的运输工具,将来早上小鹏老师也讲了,将来的车可能更多是跟人相互交流的一个有情感的伙伴这么一个角色。基于这块我们拓展出来了有很多基于座舱的产品,我们现在也在触达一些只要是能跟人产生交互、互动的内外饰的产品,我们都有,后面我会详细讲一下。

这块是我们整个从硬件、软硬打通的产品到操作系统,到中间层、上层的应用,到UI、UE,到云端,现在我们产品系在这个行业里面还是比较全的,尤其在车机操作系统里面,我们是跟另外的6家企业,参与了开源鸿蒙、量子基金A级单位的资质,我们现在在做一些基于开源鸿蒙产品的开发。去年我们做了华为车BU的合作伙伴,也做了很多客户的业务。今年我们从8月份开始有很多基于麒麟、鸿蒙的这么样一个产品会落地。硬件产品,按芯片领域来分,我们基于高通的芯片的打造了智能座舱产品,我们今年也会有几个客户的产品正式批产,华为的鸿蒙麒麟方案也是在今年8月份会正式量产。这是在我们座舱芯片的层级上面来讲的一些硬件产品。

这边是介绍一下我们近期的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比如像我们做ARHUD和高精度地图这两块,也是跟我们ICT的关键合作伙伴华为一起打造的这样一个产品,不用MDC的汽车上面,我们用一个高精地图和相对来说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解决方案,它能够提供一个车道级的导航,另外我们的ARHUD的应用率越来越多了,更多的车上在装,现在有很多车厂,包括吉利在领克上面要标配,长城那边后续也会逐步走向标配的产品。如果它没有自动驾驶的高精地图,它的ARHUD软件贴合、导航贴合是不好的,所以结合这两个产品,能够使我们的整个ARHUD的导航引擎有一个更好的体验,所以在这块,我们后续会推出一些组合产品。

这是我们基于UWB的数字钥匙,不光是一个数字产品,我们在这上面也做了一些产品的创新和尝试,现在我们UWB数字钥匙的应用率、购买率已经超过70%的用户,买了以后,将来就可以不用带车钥匙了,拿出手机来就可以进行一些操作,因为UWB技术本身有定位跟定向的作用,后续我们在开发的一些拓展应用上面,就是在车的不同位置,手机上面会弹出不同的操作卡片,比如解锁车门、后备厢,跟车进行更多的交互,在软件层面我们更多开发一些你离车以后,车上有活体进行一些检测,对于一些人的健康方面的检测,及时地会把手机端的信息和车机端的信息打通,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方面的服务。

这个是已经正式的有量产项目在开发当中的一个对外交互的汽车,现在大家都看到坐在车里面我们一些AI语音可以进行车上的一些车控操作,将来我们会把它延伸在车外,你在车外的时候跟汽车怎么样来进行一些交互。

目前我们开发了34个应用场景,跟几个客户在今年的车展上会推出一些demo产品,正式量产可能会放到今年年底。

软件产品,基本上座舱这块,像基于高通、恩智浦、麒麟这块,我们的SOC的架构在上面开发的一些中控以及我们的上层应用软件,这是我们做的一些产品案例,像哪吒,岚图这边也有一个三联屏大屏的产品,像拜腾这边是一个48寸大屏,虽然现在它有一些运营资金上的影响,这个车暂时还不能量产,基本上我们的开发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在去年帮长城的欧拉也做了一个全栈解决方案,现在已经在开发的马上能看得到的就是整个欧拉的平台,像朋克猫、闪电猫上面用的整个UI、UE、HMI这块,都是我们帮他开发的,硬件的话现在我们也在开发当中。

自动驾驶时代下的汽车形态

最后一部分,就是今天讲的重点,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未来咱们的智能汽车和传统汽车品牌的差异在哪,能玩的点在哪?我们这代人基本上都经历过一个设备满足你一个需求的时代,我们那时候要听音乐可能就买个收音机,如果要录音乐,可能你要买个录音机,现在这么多,几十个产品集成到一个手机上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未来我们汽车也一定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想的最多的是,从我们的工作角度考虑三域融合,很多人做不同的三域融合,考虑的点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做座舱的,我们考虑更多就是把座舱域和车控域结合起来,座舱域跟自动驾驶域结合起来,把它们打通了以后可以做哪些产品能满足我们什么样的一些场景,比如我们现在跟我们一个合作伙伴在做的就是我们跟车控域融合的产品,像硬件这边,包括智慧大灯、车里面的屏幕、一些ARHUD,把这些产品结合起来。车控这边,我们的合作伙伴,他比如做灯光控制,车里面一些中央控制,我们软硬件打通了以后,能实现一些什么样的场景呢?比如像手机和车控,我们把手机的能力和车机的一些能力结合起来,能做很多事情。

今天小鹏老师上午也讲到了,他觉得在车上面睡眠这样一个体验的场景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其实我们也考虑到了,怎么样结合座舱域和车控域的一些能力,比如我们在车里面,过去的燃油车是不可能把这个车一直发动着你在车里面做很多事情的,将来电车,你可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中午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午休,在午休的过程中,你可以在自己的车里面有更好的私密空间,在这个时候,你上车的时候,摄像头捕捉到你的需求以后,可以把你的座椅躺平,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车内灯光的控制,包括车上面如果有自动的帘子,把它能够全部关闭,形成这样一些应用场景。

像蔚小理这块思考的也比较多,像蔚来汽车提出女王座驾,小鹏提出来车可以变成一个很舒适的一张床睡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打通座舱域和车身控制域,能够在你不需要操作很多的一些车上面的内外饰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到你需要的场景,这是目前我们在开发的。

比如疲劳模式,首先是驾驶员疲劳的时候,摄像头DMS捕捉到你可能困了,或者我们通过算法,通过监测你的心跳、呼吸就能预测到你可能会有疲劳的感觉,接下来比如方向盘振动提醒你,车内的香氛可以排提神醒脑的气氛,产生更多的避免危险驾驶的一些提醒的东西。

当副驾或者后排的人疲劳的时候可以通过调整座椅、车内的灯光、区域性的音响,最后能够实现更好的、更舒适的休息环境,这些都是打通座舱域和车控域能够带来更多的一些沉浸式的体验场景。其他的就不多说了,比如带娃、等人、洗车、迎宾,这样的模式,将来都自动驾驶了,但是我就是想体验推背感,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的又是什么?在未来的汽车里面它不是技术的底层了,将来开车的时候你的自动驾驶和别人的自动驾驶会有什么区别呢?短期来说可能这个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从长期来说,最终大家都会无差别,最终能够让我们的品牌和其他人的品牌产生什么样的不一样呢?就是这些应用场景,沉浸式的场景,或者说带有意识感的场景,这些才是真正的让我们和别人区别的地方。

我们帮车厂设计了很多应用场景,我们的思考,就是从你需要的场景,因为是先从你的品牌定位,然后帮你做用户画像,你的用户需要的场景,我们帮你都设定好,像去年我们帮长城的欧拉,它定义自己叫女性友好的汽车,什么是女性友好的汽车呢?你的用户是什么呢?女性有多少种种类呢?我们帮他大概规划了7类女性,这7类女性,我们又归纳出来68个经典场景,从这68个经典场景里面,你需要在这台车里面需要有什么样的硬件、软件、生态服务,我们把这些产品要么我们自己做,要么找好的一些合作伙伴,最终能够帮你实现需要的场景,这就是未来汽车所需要的或者T20也好、T20.5也好,帮你一起做的事情。

马斯克在spaceX上面把火箭能做得非常简单,而我们把很多的设备集成到一个手机上面了,手机跟过去的这些设备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少了很多机械件,更多是通过软件和触碰屏来实现我们跟机器的人机交互。

我们第一步,打算把车上所有的物理按键全部干掉,这是我们已经在做的一些事情了,怎么来实现呢?第一个,现在我们有一个触控屏,中控触控大屏通过车控组件来实现交互,这样就可以把车内的物理案件全部干掉。坐在前排的这些人可以操作,后排的人怎么办?

我们自己开车的时候,坐在后排的人我们需要我们帮忙操控,那么在后排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自己可以直接拿着手机,对着车内不同的设备直接手机上弹出卡片来实现我们的一些操作呢?我们也找了很多手机厂商,已经打通了有几百个手机的型号,全部拿手机出来在车内就可以实现很多车上的操控,就像现在用苹果的手机,你拿个耳机出来,他会自动弹一个卡片,就是类似这种功能。

跟自动驾驶这块,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最后一公里自动驾驶的产品,包括APA的产品,后面等L4自动驾驶出来之后,我们一些AVP的产品,今天就不细讲了,就不一个个来说了。我们在考虑未来的智能汽车随着自动驾驶的成熟,他帮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对我们来说汽车就不是一个运输工具了,我们考虑它将来是一个万物互联的节点,也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给我们提供一些沉浸式的虚拟场景,它又是一个移动机器人,又是元宇宙的接入口,这就是我们思考的未来汽车的形态。

更多地来讲,这个车怎么样跟我们交互,使得它成为一个有情感的伙伴,我们就考虑结合ARHUD和智能行车大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一些仪式感和交互的场景。现在上面能够实现比如夜间的导航,白天可以通过HUD,晚间可以通过智慧大灯形成很多的人机交互,将来这个车里面,现在我们是物理按键到触控屏,将来是不是连屏都不需要,全部是通过跟ARHUD或者灯的一些交互实现所有的功能。我们最近和一个大的客户正在进行一个落地的项目,即无屏汽车,无屏座舱。

将来在车上面ARHUD还能引申出来各种不同的,我们透过汽车的挡风玻璃或者车窗,将来看到的汽车是一个实体和一个虚拟叠加的叠加态的产品,这就是我们讲的未来元宇宙的概念。因此,将来我们在街上看到的个车,驾驶习惯不太好的,可能给它外面套一个红框框,套的红框框颜色越深,就证明这个人的驾驶习惯越不好,所以我们开车的时候离他会远一点,就会有这样的应用场景。

还有一些我们可能自己喜欢什么,跟我们有同样爱好的人坐在车里面,他跟我们有什么样同样的标签,我们看到他的时候,都会贴不同的标签,这样的话,他帮我们进行一个延展性的社交。包括外面的一些商家,我们看到他的时候,通过POI的一些显示,我们知道他有一些什么活动,是不是我喜欢的一些产品,都可以有更多的交互方面的产品,细的就不说了。

未来汽车怎么样更加智能化,我们现在知道车的AI已经发展的相当不错了,这几年进步非常快,未来它能怎么样能够跟我们有更多情感性的交互呢?就像前一阵有一个网红事件,就是北京的威震天,在公园里面,很多人过去排队跟它照相,其实它还没有真正的是一个机器人,它是一个人在里面,但是有很多人喜欢跟它去交互,它会给人一种我跟机器之间有一个什么样的情感交互。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电影很有意思,主人公自己装了一个机器人,最后他自己去世以后,这个机器人帮他去照顾小狗,这个过程里面就是这个机器人渐渐的从一个AI变成一个EI产品的过程,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

现在车子可以有语音了,将来它说话是不是可以跟我们人一样的,而不是一个简简单单机械性的回复,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人性化的交互表达呢?比如车子将来有些拟人化的皮肤,通过它的一些灯光或者车衣是不是也可以智能化,将来是不是可以有这种类似的产品,直接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面或者说不同的场景,我可以定义它,这些也都是一些可以做的事情。车子是不是跟你交互的时候能有幽默感,逗你开心,或者能哄你这么样一个状态,我们车辆的状态也可以通过情感化的表达跟我们有更多的交互。

我们在这方面思考的比较多,像跟车主的交流,它是一个贴身的保镖,一个女孩在开车,她担心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它可以模拟出来车上有一个男子的声音,让坏人不敢靠近,很多这些方面将来都是可以能定义出来一些应用场景,它可以帮你主动社交,一个车子停在外面的时候,当有美女路过你车子的时候,觉得你这个车不错,这个人说不定也挺有品位的,它可以帮你扩大你的社交圈。

这是我们做的车外交互的产品,视频我就不放了,我们所考虑的,就是从人机时空四个方面来考虑汽车和人相互交互的一些产品跟场景,人方面,主要就是用户体验,情感、功能、需求方面的一些产品。机器交互这块,就是交互的便捷性、趣味性、准确性、拟人化。

时间就是我们在不同的时段,早上、季节性,工作日、节日,它跟你的交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0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