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爱上英语的
最近一直有同事问我:“姐,你的英语怎么学的?”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有故事的问题。我觉得一个人擅长某一件事除了天赋以外最基本的原因不外乎喜欢、坚持,喜欢加坚持。
如何做到喜欢呢?不知道大家体会到没有,很多时候,小孩子真正喜欢或不喜欢一件事的原因在家长。家长的赞美会给孩子一种感觉,我做这件事能比别人做得好。Now,storytime!
我的妈妈上学时学的是俄语,无论她多喜欢多想坚持成绩多好,都逃不过时代的潮流,初中没读完就遇见了“文革”。我爸掌握的外语就是下乡的时候跟生产队的蒙族老乡学的蒙语。所以当家里有了第一个会蹦出英语单词的人,他们的眼里口里充满羡慕、赞赏。爸爸还特地为我买了双卡录音机,方便我每天跟读英语。于是刚上初中的我,在一种“别人都听不懂的优越感”中每日坚持大声朗读。一边读一边听两个人偶尔小声叨咕:“咱孩子念得真挺好!”越是无意间的话越真诚更可信!
三十年前很少有家长会督促孩子每日读外语,于是每次我在课堂上站起来读英语时,班里瞬间安静!我成了英语课代表,这让我进一步确定,我能学好英语。
语言产生的目的就是用来交流的,离开交流,不但失去了语言的灵动鲜活,也背离了语言本身的根本意义。说实话,从小到大除了出国前学习医学英语时用了大量时间背单词,从没单独拿出大块时间背单词。脱离语境的单词真的是枯燥的。那时没有什么发音法记单词,但是在反复读诵文章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音节与词根,就那么莫名的领悟了单词发音与拼写的关系。只要老师考单词时读英语,而不是直接读汉语写英语,我基本都能毫不费力地拼写出来。
学任何语言都应与母语一样,先听别人说,我们模仿,之后才会识字,阅读理解,写文章。这样的顺序才是符合天性的。很幸运,我爸我妈误打误撞、盲目崇拜让我觉得学英语很有趣很“easy”。
学英语的路上除了感谢爸妈的无心早教,更庆幸的是一路遇见的老师都是极棒的年轻老师,发音准确,思维活跃。一路轻松地躲过了因为学校师资不足而自学成才的年长老师,这也是教育贫穷的无奈。后来听到很多英语成绩很好,一张嘴却是明显的中式英语,内心更是无比庆幸。
初中时在老师的影响下就埋下希望:有一天我要读英文原版诗歌,看原版书籍。因为老师说语言尤其是诗歌永远不能真正地被翻译过来。刚好那些年很流行诗歌,看着手中翻译成汉语的雪莱、拜伦、歌德抒情诗,瞬间即落寞又渴望。希望有一天能真正与他们的思想连接上!
有了喜欢做基础,愿望做支持,坚持就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毕业后大家都忙着专升本的各种提升,我却一头扎在英语里面。英语班、英语角、英语外教还遇见了喜欢英语的男朋友,后来成了我老公。有了爱情的支撑,学英语更是件愉快的事情了,所有汉语不好说出口的话,用英语说都那么自然,那些年老公都保持着通完电话以“Iloveyou”结尾的习惯,尽管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再见的意思,但这种再见细品却是很甜。
一定是我的愿望太强烈了,人的意识与愿望太强烈太真诚迟早会有相应的事情匹配而来。工作不久就遇见了国际人才中心与新加坡的交流项目,在东三省诸多初考的选手中,一层层筛选,历经一年的时间,我和另外三个同龄女孩被新加坡卫生部派来的考官选中。自此有了一生的朋友,难忘的经历,以及迅速提升语言能力工作能力的环境。
英语于我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扇窗,让我看见了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或是一座桥,架起了我与不同环境、不同年代、不同文化人之间的链接。当我们深入理解不同的文化时,思维的角度就会相对灵活,更少的误解与歧义。
自始至终,我学习英语都有一点娱乐式的自嗨。记得在参加雅思考试时,口试一场竟然和考官唠得哈哈大笑,不是考试估计肯定会互加好友。用朋友的话说你是不是灵魂自带说英语的模式。
说完我的故事现在我想回答同事问我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学好英语?我的建议是无论是哪一科的学习都真心得欣赏孩子,激发他的动力而不是愤怒。动力心理学博士王文忠说过一句话:“在成长上,孩子是劳动者,父母只是欣赏着。孩子出力,父母鼓掌即可。”我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事情就会按预期的发展前进。可见“找准位置”这件事很重要,但得需要一些智慧和信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