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全球第一的产品,今天彻底没了

那天机哥看到贴吧老哥发了一张图,说现在的00后、10后,已经看不懂这些梗了:

右边那两个,好歹还能看出有Windows系列的影子。

但是第一个,机哥那天问小侄子,对方表示一脸懵逼。

唉,难道我们真的老了吗?

其实它不过是一个能放CD的随身听而已啊。

当年第一时间想听到周杰伦的新歌,只能买CD专辑,毕竟还没流行上网听歌呢。

甚至CD盒子里附赠的纸质歌词,还被机哥拿出来抄过无数遍,来写小情书给班上的女生。

但现在,机哥想想也是,在智能手机和音乐App不断发展下,不仅随身听快要消失,就连CD也越来越小众了。

如果再问问他们,磁带和磁带机是个什么?那可能就更加答不上来。

且不说用磁带来听歌,在我的学生年代,学英语的过程,就是把磁带放进复读机,然后听课文、听单词。

甚至最开始的英语听力考试,还不是统一放广播,而是监考老师扛着一个大大的收音机进去教室,然后放磁带。

可以说,盒式磁带与CD光碟,就是我们青春的一部分。

只是……

无论是磁带还是CD,都渐渐离我们生活远去。

而就在在前几天,发明它们的人,也永远离开了我们。

机哥心头莫名涌出一种,一个时代画上句号的感觉。

他的名字叫做LouOttens(奥滕斯),是一位荷兰的工程师,生前在飞利浦公司就职。

奥滕斯于3月6日去世,享年94岁。

(图片来源:People)

机哥也是现在才知道,盒式磁带与CD光碟,竟然是同一个人发明的。

据不完全统计,盒式磁带自上世纪60年代出现,直到今天已经卖出超过亿盒。(数据:飞利浦公司)

毫不夸张地说,他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对数据存储介质的认识。

而当我今天深入了解奥滕斯的生平,发现他远比我们想象中还要牛逼,有一种他是那个年代的“乔布斯”的既视感。

来,机哥今天的故事会要开始了,快搬好小凳子听故事。

世界第一盒便携式磁带

如果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机哥可能很难答上来。

但如果问,先有便携录音机,还是先有便携磁带?

那机哥就可以很准确地告诉你:还是便携录音机出现地更早。

在年时,奥滕斯已经成为一位飞利浦新产品开发部门的负责人。

奥滕斯说:“我对那些笨重和难以使用的音乐播放器感到厌烦。”

当时他们团队就有一个想法,想做个“袖珍录音机”。目标是价格便宜、体积小、电池消耗低、音质合理。

让更多人都能用上,说白了,就是性价比机型嘛~

(第一台便携式盒式录音机)

但是,老式的大磁带满足不了这个想法,于是奥滕斯就希望设计一种新的磁带,那该是多大的尺寸呢?

奥滕斯找来一块木头,做成他夹克侧口袋的大小。

然后就根据这个体积,做出第一款袖珍录音机。随之而来的,磁带的格式也确定下来。

在年柏林电子展第一次展示时,他们的宣传口号是:“比一包香烟还小!”

机哥总感觉这个故事有点熟悉。

在多年后的一场苹果发布会,乔布斯从牛仔裤口袋里的小口袋,掏出一台小iPod时,也是震惊全场。

大概乔布斯与奥滕斯,做产品的思路非常像吧。

在这里,机哥也要做一个区分。实际上,磁带并不是奥滕斯发明的。

他发明的是“小型盒式磁带”,对的,就是我们熟知的那种小小一盒的。

那为啥说他影响了这个世界呢?

那是因为小型盒式磁带被发明之前,磁带这种东西根本不能说“流行”起来。

原因很简单,老式磁带的体积是这样子的:

(左边才是我们常见的盒式磁带)

难道出街玩耍,还背个巨型磁带?根本不可能的嘛。

就像是现在智能手机相机的画质越来越好,除了专业人士,已经越来越少人去买大、黑、粗的单反相机。

而且因为磁带缩小了,使得价格更加便宜、磁带机体积变小、电池消耗变低。百里无一害嘛~

So,小型磁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机哥要说但是啦。

仅仅是把小型盒式磁带做出来,虽然已经很牛逼,但好像还不至于“改变世界”?

这个时候,真的要说一说奥滕斯的“格局”。

小型磁带全球化

人家不仅做出来,而且还想着“免费开源”。

他去世的消息传出来,纪录片制片人ZackTaylor表示:“他主张飞利浦将这种新格式免费许可给其他制造商,为卡带成为全球标准铺平了道路。”

这里面的故事,更加精彩。

上面机哥说到年的柏林电子展,实际上当时没有引起轰动。

但几年后,日本市场上出现了“仿品”,说白了就是“山寨”。

只是,这些“仿品”的体积都比奥滕斯做出来的要大。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虽然小型磁带现在看起来很普通,但放在当年还是需要很高的技术的。

于是年,奥滕斯干脆自己飞去日本,跟十家电子公司谈判。

他作为飞利浦的代表,表示:只要对方用它作为一个行业标准,那飞利浦就不收版权费。只不过,将磁头推入磁带盒是属于技术专利,所以这项技术会收取一定的授权费。

结果,其中一家公司拒绝了,你们猜是谁?

就是大法:索尼。

索尼当时还很硬气地威胁说,如果飞利浦不放弃授权费,那索尼就选另一家公司。

最终,也许是想推广新磁带,飞利浦竟然妥协了。并且一年后,向别的公司也免收授权费。

这段故事现在还写在索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