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华为,量产1000万枚MCU控制芯片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news/a_6169066.html

市场风向引导企业发展方向,半导体行业的“高景气”,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半导体领域。特别是在美国半导体多次修改芯片市场规则的背景下,极具潜力的市场加上浓烈的爱国意识,内忧外患下,国产半导体掀起了一场自研核心技术热潮。美的便是其中一个。

除了PC端、智能手机等移动信息智能设备外;家电领域中,自格力高调宣布造芯后,作为格力的有力竞争对手,美的也加入到自研芯片的阵营。即美的于年宣布开展芯片自研项目。年1月10日消息,美的确认旗下研发的MCU控制芯片已经量产万枚。

美的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美的于年下半年加入到自研芯片阵营,年开始量产MCU控制芯片,全年产量万枚。比起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像处理器(GPU),有些朋友可能对MCU芯片和国内MCU市场的供给情况并不太了解,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MCU又称微控制单元,我们可以将MCU比作一台具备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LC等周边接口的“芯片级”计算机。MCU芯片主要用于智能汽车、智能家居领域,起到资源信息共享和特定指令运行等功能。例如录音机机芯控制器、打印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等。

受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以及美国蛮横修改半导体芯片市场新规的影响,步入年后,MCU芯片与CPU、GPU一样供不应求。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数据显示:美的、海尔、格力年产能超过3亿台,占全球总产能的70%。但与CPU、GPU一样,MCU芯片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相关数据显示:年,包括主控、触控在内的MCU总需求量达5亿颗。

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加上过于依赖国外进口,显然不利于我国半导体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由此,我们需要自主研发MCU控制芯片。当然,对于国产芯片厂商来说,逻辑芯片设计不是难题,最关键的是代工。那么,MCU芯片的代工怎么办?

答:与GPU、CPU不同,MCU主控芯片的制程比较简单,主流的MCU芯片往往在40~50纳米之间,甚至有一部分MCU芯片的制程在微米左右。目前我国能够实现28纳米芯片的自产自销,生产MCU芯片自然不在话下。值得一提的是,鉴于目前的半导体市场大环境,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家电企业开始自研MCU主控芯片。以美的、格力为首,国产厂商正不断推进、落实MCU芯片的国产化替代。

这在解决MCU芯片受制于人的同时,也有助于MCU自研芯片商的发展,推动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高附加值,减少成本。眼下美的芯片产品已覆盖主控、触控、变频、电源芯片等多个类别,美的表示,预计已有15颗自研芯片在年上市。美的表示,后续将会继续投入研发,推动MCU芯片的升级、换代。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在自研MCU芯片的同时,也助长了华为鸿蒙的影响力。即美的在年下半年宣布接入鸿蒙生态圈。要知道,生态是操作系统、指令集、处理器芯片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美的解决了MCU芯片受制于人的问题,意味着美的实现了量产、出货的自主可控。美的实现了业务的自主可控,意味着鸿蒙生态圈从此多了一个强壮有力的成员。很显然,这有利于华为鸿蒙系统的长远发展。

当然,接入鸿蒙系统生态的不止美的一家,格力也在年下半年宣布准备接入鸿蒙系统生态。回到美的自研的MCU芯片这里。美的内部消息透露,截至到年8月,美的MCU主控芯片将用在美的家用空调、美的暖通、洗衣机等多个产品中。

对于“美的全年量产万枚MCU芯片”这件事,大伙有什么想说的呢?鸿蒙系统成功渡过萌芽阶段,正不断增大、拓宽自身的影响范围,随着越来越多智能设备厂商的接入,鸿蒙系统的实力将不断增长。你认为鸿蒙系统能否完成对国内设备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我是柏柏说科技,资深半导体科技爱好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6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