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演讲坚持正确的AI教育观,别把学生
导语
10月21日,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舞台上,新东方旗下品牌OK智慧教育召开了以「开启智慧教育城市,响应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智慧教育城市白皮书》。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到场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AI在教育方面大有可为,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解决老师和家长的沟通问题,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但AI并非全能,对AI的应用,更重要是背后使用者要秉持的教育理念。俞敏洪指出,要坚守教育本质,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AI教育观,千万别把学生培养成新技术装备下的题海战术机器。同时,在科技大爆发的时代,教育者仍要回归教育的原点,重师资、精教研、抓教学。以下为鲸媒体整理后的演讲全文:现在智慧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民间和官方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民间的智慧教育,指的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借助互联网传输的便利性,加上AI辅助,把原有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扩大,把教育的边界扩得更宽。其核心要素比较简单,即打造出商业模式后,如何发展得更快、尽早实现上市。
这种方式,其实十几年前,从新东方上市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新东方现在依然坚持在做地面教育,用了很多科技辅助手段,而纯粹的在线教育走得比较谨慎。之所以比较谨慎,是基于我的两个理念。
第一,不管科技怎么发展,孩子的全面成长,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考试分数的提高,而必须是全身心地成长,是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人性的激发,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融合。要靠大人对孩子天性的引导,要靠学生和老师之间气场上的感知。所以我们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人性、有情感、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谐的学生群体,不能只依赖科技。
第二,不管科技怎么发展,线下面对面老师和家长的作用,不可替代。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个性却非常稀奇古怪,甚至有极端行为。调查后发现,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是因为父母陪伴非常少,导致心理不健康。所以,我在新东方的地面教育中,一直希望老师能够跟学生有更多的见面、更多的辅导、更多的鼓励,让老师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变成这些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大哥哥和大姐姐。
中国国内中小学的老师,实际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应该只成为老师,更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二父母。因为现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很短,在老师身边的时间更长。老师如果一直都摆出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孩子的心理情绪和个性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最后孩子学习成绩上去了,但个性发展是不全面的。
大家可能要问了,俞老师是不是今天反对科技来了?是不是要说科技没用?当然不是,科技的用处太大了。比如我刚才说,民间教育力量有一个特点,由于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能把全中国和全世界的教育资源都调动到你想调动的任何一个点上去,现在还可以做到即时调动资源进行直播上课。为什么做直播?因为我们发现,同样的一堂课,孩子们如果知道老师即使隔了上万里,在屏幕那段真实存在,并且可以随时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那学习兴趣就会迅速提高。这就是为什么近两年,新东方在线的录播课一大半都已经转成了直播课。直播课成本很高,但从学生学习效果来说,就是比录播课要好很多。
当然在线教育还有另外的好处。举个简单例子,原来咱们的中小学校想要有一个外教可难了,而且外教千里迢迢过来,很多可能还不合格,语音、语法不准确。但现在我们中国的中小学,包括公立学校或者像新东方这样的私立机构,用一块屏幕,就能让美国波士顿的外教实时上课。这样一来,有外教上课,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也许会提得更高。二来哪怕英语兴趣没有提高,发音至少比原来中国老师教的时候,尤其对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更加准确,这也奠定了他们未来的英语水平基础。
而人工智能对孩子的学习行为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随时纠正。以英语为例,现在好多家长不敢让孩子用手机学习,因为可能学着学着用手机打游戏去了。但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机器,孩子跟读,语音语调可以即时纠正。我上大学的时候,连录音机都没有,全靠课堂上老师指导纠正。老师读三遍,我如果还没有学会,就会难为情得不得了,老师也失去了耐心。现在学生对着机器就算读遍,也没问题。
第二,批改作业。老师原来批改作业非常辛苦。但现在用我们研发的作文批改系统,拍个照片发上去,一秒钟批改结果就出来了,哪里有问题一目了然。原来我们在教室里要及时统计班内学生的错题率,统计起来可难了。现在只要每个学生手里有个答题器,摁一下,老师就立刻知道有多少人做对了,强项弱项在哪,接下来该重点讲什么。
我们再讲讲公立学校的老师。中国公立学校的老师可能是全世界老师当中最累的。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身上承担了太大的责任,他不仅仅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