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学难到上好学改革开放40

05:12崆峒新闻改革开放40年,崆峒教育激浊扬清、革故鼎新,40年,改革体制、调整结构,40年,众志成城、全力攻坚,崆峒区教育事业多轮驱动,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大教育格局。40年来,崆峒区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按照“财政支持、项目带动、社会捐助”的思路,把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均衡发展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特别是近三年来,崆峒区累计投入5.97亿元,新建、扩建中小学校所21.64万平方米,新增学位多个,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面积比年增长了18.1%。说起这些年农村学校的变化,曾任上杨乡下杨学校校长的懒月俊感触颇深。上杨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懒月俊:“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杨人,40年前我就在这所小学里上学,当时学校只有几孔破窑洞,几间烂瓦房,学生取暖用的是土炉子,要自己生火,烟熏火燎,现在进了学校,学生用的是电暖、水暖,四十年前我们上学的时候吃的是冷馍、喝的是凉水,睡的是草铺,现在学生住的是标间,吃的是营养餐,还能享受到住宿生生活补(助)。”从土窑洞到教学楼,从碳炉子到暖气片儿,从冷面馍到营养餐,一个个乡村小学的完美蜕变背后,更是崆峒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扩大教育公平普惠,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的决心和毅力。“普九”期间,采取区乡投资的方式,84%的学校配备了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改变了以前教学用具只有粉笔和黑板的历史。截至年7月,全区共建成微机室个,配备计算机台,建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书包、录播教室、智慧课堂、电子阅览室、校园科技馆、无线校园等信息化试点项目和特色功能室纷纷落地生根,形成区域特色,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亮点。年,崆峒区第一所幼儿园创办,学前教育开始在崆峒大地生根发芽。年以来,按照“保基本、扩总量、调结构、广覆盖”的思路,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均衡普惠的学前教育体系,实现了农村幼儿园“三个全覆盖”。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幼儿园所,教职工人,在园幼儿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2.28%。开展教育扶贫,让每个孩子享受改革的春风。自年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来,累计为10.01万名(次)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万元,为11.09万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年以来,发放营养改善资金.37万元,惠及学生人次。积极争取各类资助项目,资助贫困学生人.5万元;通过爱心组织及人士捐助,帮助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1.35亿元,资助建档立卡户及家庭困难学生9.24万人次。上杨乡下杨学校校长田密:“学生营养餐,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的起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我们将本着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目标,为我区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目前,崆峒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中小学生名,教职工名。今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全区普通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51.9%,较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平凉一中有9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取得了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最好成绩。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甘肃平凉崆峒区已构建起党政重教、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安全保教的工作新格局,教育事业正在阔步前进,迈上新的征程。记者胥蕾往期回顾放歌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崆峒区年迎新春文艺晚会精彩上演崆峒镇:乡村集市年味浓春节临近花卉市场走俏“温暖同行”暖冬义诊走进麻武乡月明村出品:崆峒区广播电视台监制:张建平审核:朱轩林/校对:马丽星编辑:王亮/马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0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