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儿语音发声教学课程设计的思考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hunan.ifeng.com/a/20180327/6461888_0.shtml
疫情期间,全网出现了“少儿很忙”网络教学热潮,之前网络有声语言教学的试水居然堂而皇之地变成一场教师的“主播秀”,其中不乏有些精品课程,但更多直播却像是一场“教学狂欢”,最后只能是愉悦教师本尊,忙坏学生本人。青少儿的有声语言训练并不是一堂“粘贴+复制”的大学播音系的课程,它要结合儿童自身的有声语言发展规律。比如学龄前儿童与学龄儿童他们的发音器官就十分不一样,学龄前儿童的年纪一般在4-6岁左右,他们发音器官还在发育过程中,自身的音域也只有八度左右。而学龄儿童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7-9岁的低学龄儿童;一个是10-13岁的高学龄儿童。前者的音域是十度左右,后者的音域几乎可以达到两个八度左右了。但是纵观很多网络直播的老师在教学材料的准备过程中没有“因材施教”,用的几乎都是从大学播音主持教材中引用的材料,这种材料不论是内容趣味和训练目的都没有达到儿童有声语言训练的效果,以至于很多家长都反馈一个共性问题:教学的趣味性不大,孩子的专注度不够。再者这些大学教材上的练习材料虽然是历经前辈们传承下来的经典,但是就内容的时代性和儿童的自身需求相距甚远,最重要的是这些训练材料是给发声器官发育完全的成人使用,有些材料能否适用于少儿教学其实有待深究。童声的训练核心的:改变不良的发声习惯为目的,但是笔者常年外出考级测评发现,很多儿童学完《语音发声》课程后,嗓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哑,甚至是嘶哑的状况。看到这样的状况其实是十分遗憾的。首先教授儿童发声的语言教师们一定要懂得男孩与女孩在童声阶段与变声阶段声带的状况是不同的。男孩的声带在童声阶段为11-13毫米,到了变声阶段为15-20毫米;女孩的声带在童声阶段为10-12毫米,到了变声阶段12-15毫米。不难发现男孩的声带在变声期的变化要比女孩大,根据嗓音生理方面来看,男孩的变声期为半年至一年,最长可达到两年;女孩的变声期为三个月至一年。如果教师一味在嗓音训练上下功夫,同时又没有科学方法作为支撑就很有可能出现孩子嗓子受伤,以至于渡过变声期嗓音都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状态,那就耽误这个孩子的终“声”。那么儿童语音与发声教学的关键是什么呢?其实我更愿意把语音发声叫做“吐字发声”,特别是儿童教学,由于受到家庭语言环境影响,社会学校语言环境影响,孩子的模仿,听辨,记忆能力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声能力。例如孩子的父母说话大声,这个孩子有80%的情况是继承父母说话的语言方式;班级里只有有一个孩子说话带有尖音,不过多久这种现象就会“传染”给更多的孩子。因此儿童语音发声教学关键一定是吐字习惯重于嗓音训练,这样既可以避免孩子在发音器官还没完全发育完整时受伤,也可以让孩子训练发声器官的力度与清晰度,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吐字的准确清晰有力一定比孩子拥有洪亮的声音更重要。比如学龄前孩子经常出现的“d.t”与‘g.h’不分的情况,经常把“哥哥”说成“嘚嘚”,这就是典型的发声部位不清楚造成的,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如果用他们熟悉的“可口可乐”这个词来进行纠正会具有形象性,告诉他们“哥哥”是发“可口可乐”的部位说出来的,可能孩子就会更加准确。所以吐字归音的教学应该是儿童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教师能够善于总结与发现,那么孩子的进步就更惊人了。这里笔者给出几个常用字表经常出现的“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等等这样具有共性的语音问题先解决,可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这里可以分享“前后鼻”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对于孩子分辨前后鼻,我们不能用专业术语来告知,舌尖,舌根这些位置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根本犹如“天书”,我在教学的方法是:前鼻音我会和舌尖中音“dtnl的字相拼,比如:今年(jinnian),前鼻音韵尾与后一个音节的字头舌头在同一个位置,这个前鼻音就肯定不会错,那么后鼻音就可以与舌根音“ghk的字相拼,比如:精干(jinggan)后鼻音的韵尾与后一个音节的字头舌头在同一个位置等等,需要教师们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适合儿童教学实战经验。那至于声音,到底能不能训练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和大学播音系早上起来练声却有不同,童声的训练是训练孩子们声音的距离感,目标感同时更重要的童声中的“内在语”。当然这个训练是建议从学龄儿童开始的,学龄前的儿童还是以吐字为重,学龄前儿童与学龄儿童最大的区别在于识字,孩子开始识字对于要说话表达有了强烈的说话欲望,而且人类说话中最小的单位也是词而不是字。但是由于语文课程中早读的习惯,很多孩子养成了见字出声的习惯,有浓厚的“念书腔”认为只要大声朗读出来就可以,至于文章什么意思,什么情感,文章中的“弦外之音”都没有通过声音的变大出来,其实这是大大浪费的信息的传播,那么在学龄儿童的练声中我们教师应该灌输一个正确表达观念:每句话都有自己的语句目的。也要让孩子们理解和认识作品,千万别让孩子说大人的话,比如笔者总结孩子学习发声的一些坏还习惯:提气说话(70%女孩),自言自语,气声说话,假声说话等等,那么我们提倡孩子们的用声就是自己最舒服的声音位置,每个孩子上的第一堂课,教师们都要给孩子找到这个孩子最舒服,最自在的发声位置。具体的方式:采用音乐的音阶形式从低到高唱出自己的音乐范围内所有的音,如果可能,用键盘乐器确定音准,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找一篇内容平和,无剧烈感情起伏的稿子,用孩子最放松,最自然的声音讲述一遍,把这段声音录下来,用这段录音第一个字的音高或一段之中代表性的音高与音阶录音之中的音高相对比,找到它在音域范围中的位置——也就是孩子的中声区,最舒服的声音位置。最后笔者认为儿童的《语音发声》课程设计不能以培养专业“播音员主持人”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孩子的积极,主动,有交流感的语言状态为关键的教学任务。我们见过太多比赛中孩子模仿成人语气语调说话的模样了,也见过很多漂亮的孩子一张口声音就“沙嘶劈哑”。其实儿童有声语言教师的要求可能比艺考,本科教师的要求更高,相当于一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位置,但很多老师连基本的有声语言教学体系都没有。中传丁龙江教授说:少儿口语传播教师要具有语音发声,语言表达,即兴口语三轨合一的能力,纵观现在本科教育,能有这三种能力的讲师甚至副教授都屈指可数,何况儿童有声语言教师呢?我们共勉,努力提升儿童有声语言的教学实力吧!本文作者李涛简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甲等,国家广电总局播音员主持人资格上岗A级,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考级专委会测评师,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讲师。●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一种形式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1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