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中百年徐克安32年的一中生活
来源:河北巨鹿中学
今年是巨鹿中学建校百年
无数巨鹿人
都是巨鹿中学的创造者、见证者
值此百年校庆之际
曾经的学子、老师和今日在校师生
书写下巨鹿中学的历历往事
记录下同学师生情谊
和曾经的青春岁月
巨鹿发布开设专栏
将承载着真情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让我们带着一份份骄傲与记忆
共叙母校情
开启巨鹿中学新篇章
我的一中
徐克安
在非官方场合,人们更习惯于按照历史沿袭把巨鹿中学称为“一中”。我没有在一中上过学,但是机缘巧合,在参加工作四年之后的年,通过教师招聘来到一中,做了老师。从此开始了我至今已经三十二年的一中生活。
从沧海到桑田——我的校园
年,我初到一中的时候,现在看来破旧、逼仄的北门口刚刚启用,三间的大门,绿色水刷石的墙面,打老远处就能看见的“巨鹿中学”四个大字,给人感觉还是高大、气派。
高中三个年级共15个班的教室都还集中在大坑南边的那座二层楼,北门口这边的两排平房还没有投用。食堂还是老地方,餐厅还是小树林。简陋的宿舍也不能满足住宿需求,除了住家的走读生,还有不少学生要在校外借宿、租住,或者干脆住在教室。大操场当然是土操场,门口外边的灯光球场尽管没有了灯光,可是还是球场。那个大坑还是大坑。操场和大坑边上还主要是杨树和柳树。
后来,慢慢地,教室从破楼搬到平房,又从平房搬到教学楼,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次第建起,每个年级也都是二十多个班了。学校南边的三栋宿舍楼也陆续建起来了,解决了学生的住宿需求。操场也改造成塑胶的,再也不见跑操时尘土飞扬的“壮观”场面了。大坑也被填起来变成球场,然后又变成行知广场了。出入也从走北门变成走东门了。就连绿化的树种,也新添了玉兰、海棠、樱花、银杏、法桐等等。
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冬天取暖从煤火炉子变成暖气,夏天从连电风扇都没有到现在教室宿舍都装了空调。饮水从当初拧开水龙头喝冷水,到喝锅炉房烧不开的温水,到现在成了冷热自便的直饮水。除了实验室变成实验楼,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数字地理教室、机器人教室、心理咨询室、少先队活动室等等众多的专用教室也都先后建起投用。
多媒体教学更是今非昔比。英语听力练习,从当初的录音机听磁带,到校园调频广播听耳机,到现在送到各教室的校园广播系统。当年要给学生看一个视频资料,需要用录像机把视频放到24寸的大电视上,现在各个教室都是一体机,连着网络。有老师因为疫情隔离了,就用钉钉直播授课,学生坐在教室照旧可以听课学习。文印从一开始的在钢板上刻写蜡纸,到后来用誊影机制版,效率就高多了,到现在都是电脑编辑发稿胶印,自然更好了。
感触最深的是考试阅卷登统和试卷讲评。原来阅卷都是各小题判完之后人工合分,登统,得到单科成绩。班主任收齐各科成绩之后,手写列表,汇总计算,然后排出班内名次。至于年级名次,那就只是几个人碰一下,看看年级前几名是谁就好了。那个时候,合分、登分、排名全靠人工,出错的机会太多了。由于高考时客观题采用机读卡,下面学校又没有读卡设备,所以一方面要让学生练习使用机读卡,以适应高考,一方面又要用人工来读卡给分。老师就在一张机读卡上把正确选项的地方抠空,拿它来套读学生的卡以提高效率。结果有投机的学生知道这个操作之后,就在自己的答题卡上把弄不准的选项都涂上,以蒙混得分。后来终于有了读卡机,但是主观题还得靠老师人工评阅,成绩分析也不好做。现在考试练习都使用网上阅卷系统,不光是阅卷效率高了很多,也杜绝了合分登分排名各环节的出错可能,更是给有针对性的试卷讲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原来讲评的重点放在哪些题目上全靠老师自己“感觉”,现在就完全可以拿数据说话了。哪个题目该重点处理,该举一反三,哪个题目可以略过,数据都很清楚。一个选择题答案是A,可是不少同学选C,就可以重点分析C选项的干扰原因,而不用太多的说B和D。
从教书到育人——我的语文课
我从参加工作就是教语文,先在乡中教了四年,然后来一中教了32年。总习惯于说是“教”,可是近些年却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其实语文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自己“学”的。这也是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慢慢演变的。
早些年教育改革提出的口号叫“双基教学”,抓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老师上课,总是习惯于讲,总是要把自以为是的认知和理解“教”给学生,要把课文拆散了,揉烂了,拆得七零八落,揉得面目全非,整天讲解那些所谓的知识点。讲诗歌,只会疏通词句,外加结论性的情感主旨和艺术手法。讲小说,说结构就只会孤立的讲情节结构,说人物就只会孤立的讲人物刻画。讲文言文,就只顾逐字逐句翻译,讲通假,讲活用,讲句式,完全顾不上内容和情感。结果,无论你是讲得口干舌燥,还是唾沫星子乱飞,无论是讲的比唱的还好听,还是哄睡了一大片,最终力气费尽了,成效却并不好。
后来,慢慢回过味来了,语文课,还是还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去体味,去表达,去主动学习才是正道。这也正赶上世纪之交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以反对“应试教育”的时候。年前后,张廷波校长力主语文课改革,借鉴山东高密经验,压缩语文课教室讲课时间,每周腾出两节课甚至四节课让学生到语文实验室自主阅读。那几年的语文课,老师讲的少了,但是学生的语文成绩却没有下滑,反而更好了。那几届的学生后来反馈的信息也是怀念那个自由阅读的幸福时光,感觉获益终身,受益匪浅。
可惜这个改革无疾而终了。随着“衡中模式”的兴起,河北的教育内卷日趋严重。从“38套题”到“5+3”,从“小题狂练”“周清月测”到“金考卷”,从“志鸿优化”“步步高”到“核按钮”,学生陷入茫茫题海之中,写作业都成了机械的“刷题”。学生的阅读,又成了奢望。到现在,受制于课业负担的压力,学生的课外阅读仍然是一边语文老师在提倡,一边班主任老师在打压,学生夹在中间,想读而不得,欲罢而不能。作为弥补,语文组的老师会搜集整理一些时鲜话题的阅读材料、新闻评论印发给大家,还有现在一直坚持给学生印发的《王校长请您每日诵读》,篇幅不长,内容很好。只是还是为了写作的功利性更突出了一些,艺术的欣赏性情的陶冶还是奢求。
好在希望还是有的。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习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只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还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和“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校园里的语文课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语文课又鲜活起来了。在语文课上,既可以学习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又可以徜徉在文学的海洋欣赏古今中外的传世经典。于是,《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进了课堂,“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录像也进了课堂,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进了课堂,王劲松的《邻家诗话》也进了课堂。语文课越来越像语文课了。
从猫鼠到益友——我的班主任角色
我年离开班主任岗位时,已经连续做了三十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了。回顾这段不算短的工作经历,感触良多。一是班主任工作着实不易,一是班主任工作着实值得,一是班主任角色着实重要。
说起班主任工作之不易,可以说是身心疲惫。身累,累在日常盯守时间长。别人抱怨九九六太辛苦,渴望回归朝九晚五的时候,班主任却是一年四季的朝五晚九,查完宿舍再回去就要十点多了。我到现在虽然离开班主任岗位已经五年,上午八点上班就行,可还是每天早上五点多睡醒,就是三十年早起形成的生物钟改不过来了。
班主任的心累比身累更苦。班级纪律要管,宿舍纪律也要管,卫生、校服、发型、上操都要管,学习成绩不能不管,学生安全更不能不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和学生相关的工作最终都会落在班主任身上。当年,每当感到累得要崩溃的时候,就盼着放假。过个周末,学生离校了,自己就感觉浑身轻松。
话说回来,班主任工作虽说不易,却也真值。值,当然不是说多赚了一笔班主任费。以我近几年不当班主任的感受而言,班主任付出的辛苦与所得班主任费相比,不要也罢。值,就值在老师的付出在日后能得到学生认可,值在年节的时候还能有学生记起老师的名字,值在学生离校多年之后相见时能称呼“徐老师”甚至“徐老”而不是被叫做“老徐”。这是不是跟一个官员主政一方离开多年之后(注意,时间一定是离开多年之后,不离开,可能被阿谀,可能被利用;不多年,可能余威尚在),总是有庸官被百姓淡忘了,时常有昏官被百姓谩骂着,偶尔也有好官被百姓怀念着差不多?
班主任当前工作之不易,能不能换来将来感受之真值,关键在于班主任角色的定位。回想自己工作之初,有热情,肯付出,没经验,缺信心。总愿意在学生面前装得“老道”,让学生“敬畏”。敬不敬在其次,关键得让学生“畏”。本来比学生大不了几岁,非得整天板着脸,装出一副不苟言笑、高深莫测的模样。心里明明对学生满怀关心,满怀责任,却非要把自己放到学生的对立面,就像一只整天盯着老鼠的猫。还自诩能“明察秋毫”,“眼里揉不得沙子”,“嫉恶如仇”,对学生的什么错误都无限放大,而不会宽容。当年,为了查证两个学生到底是像说的那样出去配眼镜了,还是借故逃课去网吧了,竟然会借鉴公安上搞预审的熟人审嫌犯的手段,让学生各自交代整个事件过程的不经意的细节,以发现漏洞,戳破谎言。而学生竟然也会事前掰断自己的眼镜,再从别的班借一副新眼镜以应对老师审问。审出了真相,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多么了得。那时对违纪学生可以处罚去大操场跑圈,十圈起步,临了加速冲刺的就理解为是示威不服,再加三圈。现在当然不能这样了,不光是政策不允许,学生体质也不允许啊,学生安全的潜在危险也不允许啊。
老鼠的“鼠”字,在巨鹿方言里读做xu,跟“徐”同音,所以当年张禹君老师课下跟学生开玩笑说,你们看见你们班主任的样子,是应该叫老鼠(老徐)看见猫,还是应该叫猫看见了老鼠(老徐)呢?那是当时师生关系的真实反映。
慢慢的,“斗争”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工作更有信心了,也发现好多所谓的“经验”可以不用了。细心想来,是自己对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变了,是自己不再想做学生的对手,而是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还是“敬畏”那个词,当你还是满怀关心,满怀责任,却不再盯着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去苦苦追求学生对你的“畏”的时候,“敬”字悄无声息地来了。
有的学生纪律意识差,自控能力差,没有学习动力,也没有奋斗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设定目标,培养动力,规范举止,珍惜荣誉。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要接受处分,要教育他们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让他们心服口服。我会坦诚地对他们说,宁可让你在读高中时骂我三年,也不会姑息迁就纵容,让你现在高兴了,等离开学校之后回头骂我一辈子。把话说开了,学生倒不骂了。学生对卫生大扫除不理解,有抵触,就对学生解释家里的待客之道,既要最干净的结果,又要最热情的态度。于是,大扫除高质高效的完成了,因为学生成了学校的主人。班级事务充分讨论,意见不一,到老师拍板的时候了,就给学生说,咱们实行的是充分民主,充分发表意见是民主,你是民,我是主,我说你听也是民主。这看似霸道专制的说法学生也能接受,因为你成了班级的核心。
一旦你成了班级核心,班级工作就好做了。学校开运动会,入场式上各班要拉横幅,学生问可不可以自由发挥,来一个炸场的,我说积极向上的,符合运动会气氛的就行。结果,横幅一打开,全校轰动了——“徐家班子,谁与争锋”。我懵了,好多班主任都为我担心,这是另立山头的节奏?我没想啊?!这是个人崇拜?我又不是什么领导。不就是学生的充分自信吗,不用多虑。后来,运动会结束几天之后,学校出台政策,要求就像部队上以军事主官来称呼部队一样,以班主任的名字命名自己的班级。于是,在校园里,我又添了一个江湖名号——“徐班主”。到现在,不光是教室,学生跑操时领队举的班牌上也是各位“班主”的名字了。
三十二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真如弹指一挥间,在一中的百年历史上也还不到三分之一,可是对一个人来说,已经差不多是工作时间的全部。再过五年,一个为巨鹿教育奋斗了四十一年,“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的老头子就要退休了,想来颇为悲壮。明年,一中就要搬到新校区,以全新的面貌宏图大展,为巨鹿教育再谱新曲了,让人满怀憧憬。
温馨提示:所有来巨返巨人员需持48小时内(以采样时间计算,下同)核酸阴性证明,抵巨后进行2次核酸检测,即"落地”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后48小时内再次核酸检测,两次结果均为阴性的,可正常生产生活;没有按照要求检测核酸的,河北健康码将弹窗提示。
发布权威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