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中的蜀绣秘密藏在成博蜀绣展里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来源:华西都市报成博蜀绣展。《延禧攻略》刺绣精美。建川博物馆改革开放主题展。金沙金器展。杜甫草堂盆景展。繁丝缝韶华,锦线绣相思,蜀绣的传承如一缕丝线,跨越千年历史。《延禧攻略》《如懿传》等清宫剧的热播,引发全国观众的追剧热潮,怼天怼地的魏璎珞、屡受磋磨的如懿、心思缜密的甄嬛……即使是不怎么追剧的人也对这些角色略知一二。这些清宫剧不仅剧情精彩,而且服化道考究,赢得一众好评。有趣的是,片中的服装离不开刺绣,诸多剧情细节也与刺绣相关。衣服上的刺绣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服装和人物,更是可以触摸到的历史。从古至今,蜀绣蜀锦都以其独特风格闻名于不同的时代,它曾以其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浑厚圆润的特点成为进贡皇室的精品之一。正在成博热展的“千针万线一缕丝——蜀绣传统针法绣片展”上,蜀绣以非遗的姿态成为了时尚界当之无愧的宠儿。1《延禧》刺绣典雅美今夏最火的古装剧《延禧攻略》,因其独具匠心的服化道征服了观众挑剔的审美,同时也将刺绣推向大众眼前。剧中服饰除了清丽素雅的莫兰迪色系外,衣服上的刺绣更值得一鉴。精致的绣花搭配上有质感的服饰,高级感扑面而来,相得益彰,精致如画,诗词难及。脾气大、不好惹的魏璎珞刚入宫时做的便是绣娘,因一根绣花针和一双巧手,方才获得秀坊姑姑及皇后赏识。服饰上绣花除了用作装点,也能体现女子如花般的气质和容颜。剧中人物们的服饰基本都以绣花为主,或清丽淡雅,或华丽大气,或雍容华贵。常见的有牡丹、菊花、玉兰花、兰花、梅花等,从宫女、嫔妃、贵妃到皇后衣服上的绣花不尽相同,这些绣花的花样从细节上体现了人物等级,也侧写了人物性格。如富察皇后作为后宫之主,身份尊贵,服饰颜色深而不张扬,纹绣以牡丹为主调;高贵妃性格泼辣跋扈,服饰也以深色为主,菊花纹绣凸显人物的张扬高调;女主角魏璎珞晋级为令妃后服饰以中性颜色为主,服饰上绣满木兰花,皎皎木兰,体现其人物的正面形象。2蜀绣针法里的小秘密演员们身上的戏服件件工艺考究,其手法也有诸多蜀绣的影子,“千针万线一缕丝——蜀绣传统针法绣片展”展览策展人、非遗中心保护部工作人员张晶明对此进行了鉴赏。如运用了“打籽绣”的这两件戏服,与蜀绣针法中的“打籽针”“结籽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疏密不一的小打籽展现花朵的立体感,既简洁又雅致。而最为华贵的龙袍则大多运用“盤金绣”制作,张晶明介绍,在蜀绣中也作“盘金”,所谓盘金,则需要使用高纯度的金线绣制而成,这种针法也是一种高贵的象征。除了锦簇花团,在后宫嫔妃们的服装上还常出现鲤鱼、花鸟等纹样,说起这类需要展现生物活灵活现的花样,蜀绣当属最优。张晶明表示,相比《延禧攻略》中使用“手推绣”绘制出来的花鸟,蜀绣绣制而成的花鸟精细度则更高。值得一提的是,手艺高超的大师还可以用基本针,用类似“工笔画”的方式绣出花鸟,这些基本针法可以将鸟儿的神态及毛羽刻画得惟妙惟肖。在国庆假期里,大家可以去到成都博物馆,亲手体验蜀绣的“美”与“巧”。成博特邀8位蜀绣代表性传承人为观众深入解读蜀绣。大师将分享如何鉴赏蜀绣,现场教大家从简单的图案绣起,学习如何配色、如何分线、如何扎针,做一把属于自己的蜀绣团扇。到博物馆看辉煌巨变年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们听什么流行歌曲?90年代的儿童玩什么游戏?这些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点滴记忆,都可以在正于建川博物馆举办的辉煌巨变主题展上找到答案。主题展再现改革开放历史9月25日,“辉煌巨变:-主题展”在位于成都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开展。主题展的展览面积约五千多平米,展馆分上下两层,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唐明宇先生设计完成。展览内容以时间为线索顺序铺开,辅以反映百姓生活变迁的专题,每十年自成一个单元风格。数以万计的历史图片、史料、文物、场景、音像汇成记忆瀚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切入点,再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让观众了解到改革开放后,民众身边发生的点滴改变,以及由此汇聚成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年下半年筹展以来,期间历经无数次的方案研讨会,馆长樊建川为了丰富展馆内容,远赴安徽小岗村,收集到当年12名大包干带头人签名的《安徽日报》,收藏了改革开放浪潮中涌现的机械表、电视机、电话亭等实物,还特意向刘永好、尹明善、张抗抗、米家山、潘石屹等改革开放的著名人物征集文物。例如年10月26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其新浪微博上推出了“潘币”正反面,并向大家征求意见。“潘币”正面赫然印着潘石屹微笑的头像,中间写着“壹潘”。在这次展览上,潘石屹签名的潘币及写给樊建川的便条亮相,引发围观。老物件令观众产生穿越感值得一提的是,主题展上不仅陈列了历史图片和史料文物,还用场景再现的手段,还原了老百姓改革开放以来的某一段记忆,令参观者会心一笑。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一家三口生活,不大的客厅集厨房、餐厅、卧室功能于一体,身着花格子衬衣的妈妈在缝纫机上忙碌,白衬衣的爸爸翻看杂志,黑白电视机、邓丽君海报、痰盂、煤炉子等物件令观众产生穿越之感。而到了90年代,客厅窗明几净,衣着时尚的妈妈在打毛线,而爸爸则在大彩电、小霸王游戏机上打魂斗罗游戏,双卡录音机、电话机显示这家人的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一对来自重庆的老年游客,在这个主题展馆里流连忘返,对这些场景赞不绝口:“太像了,简直就是我们当年生活的翻版。”无论是通讯从“摇着打”到“走着打”的变迁,还是支付方式从粮票布票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1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