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遭用户投诉高利贷和暴力催收,钱站还能走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8日电(罗琨)两年前,山东济南的李先生出于资金周转需要,在一款名为“钱站”的消费借款信息服务平台上借款9万元。
钱站APP上显示,借款年化利率约在12-13%,李先生认为这一资金成本尚在接受范围内,便立即在平台上申请了一笔贷款。不过之后平台生成的合同却显示,除了还本金和利息外,李先生每个月还需要支付一笔高昂的服务费。
综合算下来,李先生在3年内总计还款金额超过15万,借款利率超过了22%,远高于平台承诺的年化利率。不仅如此,当他无力按时还款时,他和通讯录里的好友还会收到暴力催收电话及短信,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
李先生在钱站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互金平台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向传统银行覆盖不到的客户发放贷款,但往往伴随着高息乃至高利贷和暴力催收,饱受外界诟病。
借款9万,合同本金却多出元
公开资料显示,钱站为凡普金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凡普金科”)旗下消费借款信息服务平台。其上线三年来,钱站以“撮合人”的身份撮合用户进行交易,用户登录钱站官方APP可完成信用评估、消费分期等操作,最快1分钟即可借款到账。在服务场景上,覆盖快消品、电子产品、家具家电、副业经营、装修装潢等领域,目前已累计服务用户.79万人。
钱站APP的多名用户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反映,在钱站APP上借钱的实际到账和合同金额不一致,不少借款人在借款后方知道服务费的存在。
李先生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其在app上申请借款9万元,实际到账金额为9万元,但在平台上生成的合同中却显示,借款本金为9元。另一名借款人朱先生借款元,合同金额却超过了元。
李先生出示的《信息咨询及管理服务协议》显示,在这一协议中,甲方为李先生,北京会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会牛科技”)为乙方,凡普金科集团有限公司为丙方。
协议显示,会牛科技通过其运营的移动应用程序等服务端为借款交易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服务,而凡普金科则为甲方提供在合同签订时一次性的初审评估服务以及在合同存续期内持续性的还款管理、贷后管理等信息和技术服务。
上述协议规定,对于服务方向甲方提供的各项服务,甲方应向服务方支付服务费,首期服务费为.20元,后续各期为.42元。上述协议中还提到,甲方不可撤销的同意,首期服务费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出借人向甲方支付借款本金当日起,从甲方银行账户中划扣,支付给相关服务方。
对于合同本金和实际到账金额不一致的问题,钱站方面解释称,合同金额=申请金额+首期服务费+偿付责任费,首期服务费是指借款成功之后,平台向借款人收取的审核费用,此费用在放款的同时一次性扣除。
北京市国汉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天贵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借款人与贷款公司约定的合同本金应当以借款人实际到账的金额为准。
魏天贵表示,“借款本金的唯一认定依据只能是借款人实际到账的金额,无论借贷平台以何种名目收取其他费用,都不能以借款本金的形式载于借款协议中,更不能依此要求借款人还款。”
实际借款利率远高于承诺利率
李先生称,当时其在平台上看到,借款的年化利率约在12%-13%。中新经纬客户端在钱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