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搞懂这个概念,你好意思说自己是产品经理
编辑导语: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工作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量了。而面对众多“需求”,学会辨认其中的“伪需求”,避免给产品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则显得格外重要。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梳理分析了关于需求的相关问题:需求是什么、如何进行需求追溯、什么是伪需求,一起来看看。今天来讲点理论干货。从哪里开始呢?我决定从「需求」,这个产品经理无比熟悉的词,开始写起。01需求需求好像挺简单的,简单到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这其实很有问题。因为,每一门学科都需要有基础概念的定义。例如,《经济学》在开篇就定义了「稀缺性」、「经济人」等基础概念;《信息论》的基础则是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产品学也不例外(如果未来能有这么个学的话),我们必须首先定义出什么是产品意义上的「需求」,它跟经济学中定义的需求肯定不一样。基于这个定义,才有可能在上面构建理论。但是,直到今天,产品经理们对这个词的理解仍是千差万别的,远没有达成一致。而且,这个词也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比如,所有的产品经理都要写的需求文档(ProductRequirementDocument)。这里的需求是指什么,是产品意义上的需求吗?再比如,常常被提及的「伪需求」又是什么,难道所有不成功的产品都是伪需求?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需求文档」中的需求二字,是公司或PM对研发的需求,不是用户的需求。「伪需求」也不能随意使用。因为,有时候产品失败了,压根儿不是需求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需求的定义。02需求与需求链所有需求的本质都是产生用户价值。所以,从价值的产生链路上看,我们可以把需求分为:例如:对iPhone的需求,对麦辣鸡腿堡的需求,是产品需求;对双11剁手的需求,对周末聚餐的需求,是行动需求;对提升社会地位的需求,对享受美味的需求,是效果需求。世界上所有的需求,都是这三种需求中的一种。这三类需求之间,会形成一个链状结构,产品需求-行动需求-效果需求。所有的产品需求,都是为了支撑行动;而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产生效果。这个链状结构,就叫做需求链。在一条需求链上,存在双向的依赖关系:后置的需求(图中右侧)需要依赖前置的需求来支撑实现;前置的需求(图中左侧)则需要依赖后置的需求提供价值。所以,产品学意义上的需求,就可以定义为:一条具备价值的需求链。03需求追溯理解了需求链,我们就可以继续学习一个实用的需求分析方法——需求追溯。需求追溯是一个向后追溯、向前创造的过程,总共包括三步:分类:当我们获知一个需求的时候,分清楚这是一个产品需求、行动需求、还是效果需求。追溯:从这个需求开始,往后追溯一直到效果需求。创造:根据效果需求往前构思,创造新的需求链。看能用什么行动支撑该效果,能用什么产品支撑该行动。三步以后,你得到的产品需求可能跟一开始获知的需求大相径庭,这就对了,这是正确且严谨的需求分析方法。我们举一个真实的案例说明这个方法:上个世纪70年代,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正坐在办公桌前忙着工作。这时候,公司另一位创始人井深大走了进来。他手上提着个笨重的录音机,头上还戴着一副大耳机。盛田昭夫问:「你怎么搞这样一副奇怪的装备?」井深大解释说:「我想听音乐,但是又得在公司里到处走,只能戴着耳机、提着录音机了。」问题来了,如果你是盛田昭夫,你理解这是一个什么需求?你可以先进行思考,再看答案:我的答案:井深大走进来时的装备「录音机、耳机」,是产品需求;井深大「戴上耳机、带着录音机到处走」,是行动需求;根据井深大的描述所提炼出的「不打扰别人、随时随地听音乐」,是效果需求;于是,再前向思考,如何构建出好的产品和行动,来支撑这个效果。这个故事的结果,你可能已经猜到了。盛田昭夫据此发明了Walkman,开创了「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时代。04伪需求那么,什么是伪需求?我的定义是:伪需求,就是不真实的、臆想出来的需求链。这里说的不真实,有3种情况:链接不成立:产品需求并不能支撑行动,或行动不会产生效果;效果无价值:将所满足的效果继续向后追溯,发现没有足够的效果价值;行动成本过高:每个行动都有成本,行动成本过高会导致需求无价值。我认为,只有这3种情况可以称作伪需求,因为这些需求对应的用户价值是虚假的。这种需求可以直接pass掉,不用再花精力思考了。而其它一些情况,如产品构想无法实现、实现成本过高、商业价值不足,都不能算作伪需求。因为这些需求虽然在技术上、商业上存在问题,但在用户侧是真实存在且有价值的。一旦技术、商业条件成熟,这类需求就会迅速爆发。因此,我们需要保持
上一篇文章: 机器人幼儿园大班教案 下一篇文章: 教育最好的样子主动发现和探索美的能力,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