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圈外篇刘明波忆孙运学先生
借问镜中像
——忆孙运学先生
文/刘明波
去年冬天,与孙运申先生通话,听闻孙运学先生病重,无奈疫情期间不能前往探视。不曾想十一月二十日,鲍立志忽然来孙运学先生去世了!一时愕然,半晌没有反应过来,湿漉漉的沉重感一时难以接受。知天命的年纪,我明白生死相依的道理,但自己的师友故交突然离世难免让我徒增了中年的无奈与悲伤。
孙玉亭(左)孙运学(右)
和老师董月宝(中))合影留念
今年春节,与先生的故交孙运申、鲍立志、王贞波、范开玉、孟庆星、高威等人聚于莒南,计划给先生做个追思式的展览,并让我为先生追述一篇文章。一时间,与先生学习交往的点滴,涌上心头。
一九八二年,我在父亲的安排下,随刚刚毕业的先生学画画。那个年代,还没有类似高考、中考相关的美术学习班,只有一对一的学习,更没有交学费的概念。
初见先生,是在我父亲的工作单位县京剧团的一幢二层红楼上,先生一把将我抱起,坐在他身边,然后和父亲寒喧着,记得那时的他笑得很开心。现在想来,那笑容不仅裹有城市文明的气息更夹着农村人的质朴和爽健。
王金山(后排左一)孙运学(后排左二)孙玉亭(后排左三)孙俪(后排左四)和马世治(前排左二)王启桓(前排左三)等在菏泽写生牡丹时留影
先生毕业于青岛工艺美校装潢设计班,毕业后被分配到莒南印刷厂工作。当时的我还在村里读初中,只有周末才能步行几公里到县城印刷厂去见他。每次去见到先生,他都会给我另打一份盒饭,饭盒里除了汤菜以外,一定会有几片薄薄的五花肉片漂着……从伙房里溢出的奇香“拌着”印刷车间新纸油墨的味道,现在回想起来,那气息,才是我学画的真正源动力。
孙运学作品回顾展筹备会留影
我们村叫大埠南,距县城八公里左右,有一段时期,先生下班后总是骑着白鸽自行车到我家亲自讲授素描和彩画的基础。那时候我第一次听说了投影、高光、明暗、三原色、固有色、光源色等这些专属名词,仅仅这些绘画名词,就让我莫名的激动!当然我母亲也会拿出我们家最高的接待规格----荷包蛋和油条!而且好像我姊妹三人还都不能吃,父亲还会去村里的小卖部买盒午餐肉招待先生,先生总是会把午餐肉给大家均分,这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分享”这个词。因为,在我们老家的规距,美食首先要保证客人享用。
孙运学作品回顾展筹备会留影。左起王贞波、高威、孙运申、范开玉、孟庆星、鲍立志、刘明波
暑假期间,先生会安排我住在他的老家芦家林村,和先生的父母、姐妹生活在一起,自然我受到的关照也特别优厚……先生白天去县城上班,下午下班后骑着白鸽自行车回来给我指导。晚上看着先生泼墨,并和他一起睡在画室,当时我特别喜欢他画室的味道,那种宣纸的檀皮味和墨汁的馨香,二种气息调和在一起至今让我迷恋。直到后来读到“香彻奇骨”一词,才明白正是这种气息让我至今喜欢待在画室。
孙运学和母亲合影留念
一九八六年夏,我收到了临沂艺校的录取通知书!先生高兴极了,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说:“你也终于吃上国库粮了,你爹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现在回想,那张《录取通知书》带给先生和我的兴奋和喜悦,似乎找不到任何一个贴切的词来形容。从那以后,我似乎多了一份理想和志向……再后来,我毕业回到了莒南文化馆工作,与先生的学习交流更加方便!
孙运学蒙山景区小憩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在我们县城书店可以买到尼釆、叔本华、弗洛伊德、余华、余秋雨、海子等人的书籍,还有《诗刊》《星星诗刊》《花城》等杂志,那个时候我们也读不大懂,但就是喜欢翻看,喜欢神侃,喜欢拥有。当时,县城的几位师友如孙玉亭、钮博、鲍立志、王贞波等经常与先生聚首,就着一份水饺,两个小菜和两瓶啤酒,一起聊着艺术和理想,甚至到半夜一两点,无话可聊了,大家也舍不得散去。记得先生说过他的理想是去省会的大学里教书,他的理想似乎也就是我的理想,也是我今后的方向……
那个时候,县城在很多方面都是十分规矩的,先生有一台夏普双卡录音机,约一千三百元。在当时已近乎天文数字,能拥有一台则是品味的象征。随着邓丽君、朱明英的港台歌曲风靡全国,先生总是喜欢穿条喇叭裤,骑着他的白鸽自行车,挂上他的录音机播放着《甜蜜蜜》,穿梭于县城的小路。今天想来,先生的生活状态是那个年代大家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一种落地,一个带有中国现实的文艺青年对现代生活的深深向往。这就是一个时代的力量,无论身处何方,向往和梦想总是要从生活开始,从根性萌芽。
先生一直在县城工作,先后调整调离过三个单位,从印刷厂,到工会,再到文联,直至退休隐居在沂河之畔。接近半个世纪的工作绘画生涯,一直倾心于中国画创作。先生非常喜欢画牡丹,对牡丹的生长规律及品种分类如数家珍,从双勾到没骨再到浅绛,从晕染到冲洗再到泼彩泼墨,敏锐的直觉力和“以形写神”的能力,让他的没骨牡丹拥有了大批的粉丝。“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式的居家文化思维习惯里,总喜欢挂张“花开富贵”的牡丹图,而先生作牡丹,恰好在世俗文化和文人情结中契合到一个“值”,这个“值”刚好又是那个时代的审美共性,既要喜闻乐见又要笔墨格调,从王雪涛、陆抑非、于希宁等前辈的实践学习中,先生一直在构建属于自己的范式,在编辑先生的这些遗作中,有批水墨花鸟让我眼前一亮,所作的“四君子”“荷花”“赏石”等题材中,能清晰地感受到先生学陈淳、学八大、学扬州画派等诸名家。出笔豪放飘逸,沉郁顿挫,在典雅与老辣中框定了其艺术形态的结构,依照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内美”追求,而又努力的贴近自然、贴近自我感受。
在齐鲁这块相近的文化地缘上,大家在艺术上的践行有着儒学道统上的共同认知,作品的社会世俗价值在“知行”中自我设定,在这些作品中我能感受到的是先生的真诚和性情。“传统之深、继承之道、创新之路……”先生求艺的路径其实质秉的是“心源”,而恰恰是这份“心源”让先生选择了自我屏蔽,自我蜇伏,隐居近二十年,二十年来与亲朋故交乃至家人几乎很少谋面,“心神竦然,即时闭户”或许是“傲”,或许是“倔”,或许是精神上的孤独与执拗,亦或许是对世间的人情冷暖、人情世故的有意逃避。
如今,先生己经仙逝,在整理这些故纸文堆中,我忽然有些失重,内心触发有起有落。尽管近些年与先生见面不多,只是偶尔短信沟通交流,但我从艺的源起,从艺的动力,从艺的情感根系,皆源于孙运学先生。
借问镜中像,心从何处生。
年3月
作者:刘明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文联主席团成员。
孙运学先生
孙运学(—)山东莒南十字路镇东芦家林村人,字涵言,三学堂主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工作于莒南县印刷厂、莒南县总工会,曾任莒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莒南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年毕业于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擅长水彩画、中国画,尤喜作泼墨花鸟、山水、书法等,创作题材广泛,提倡写意精神。其水墨作品笔墨淋漓、萧散简逸、浑厚古雅。
▼孙运学作品欣赏不辨花香与墨香?纸本水墨?63cm×30cm春色岂知心?纸本水墨?40cm×60cm清白图?纸本水墨?40cm×60cm风动荷花水殿香?纸本水墨?40cm×60cm白云抱幽石?纸本水墨?40cm×60cm几枝向日复倾心?纸本水墨?60cm×40cm洗尽铅华心不染?纸本水墨?60cm×40cm笑落尽珠玑?纸本水墨?60cm×40cm清芬可挹?纸本水墨?60cm×40cm西窗一雨?纸本水墨60cm×40cm泻下清香露一杯?纸本水墨?60cm×40cm月晓风清?纸本水墨?60cm×40cm和风秋云?纸本设色?45cm×68cm无复解忘忧?纸本水墨?68cm×68cm梦暖雪生香?纸本设色?45cm×68cm荷香十里?纸本设色?34cm×68cm春和景明?纸本设色?34cm×cm和风倾穆?纸本设色?45cm×cm春风远?纸本设色?23cm×cm意自如?纸本设色?45cm×cm花鸟条屏之一?纸本设色?23cm×cm?花鸟条屏之二?纸本设色?23cm×cm花鸟条屏之三?纸本设色?34cm×cm花鸟条屏之四?纸本设色?34cm×cm回望山水圈
艺术家名录
边平山杜松儒桑火尧邓建强朱雅梅明瓒吕三唐文国杨大伟段辉党震刘明波杜小同屠鸿辉邱佳铭王铁华贾庄欧阳波吴志兴周金土孙文科庞浩清曹辉胡小敏刘秀玲李富强曹和平徐华翔陈飞翔耿思锐(续接中)边平山杨大伟秦修平怀一曾三凯方勇杨中良刘明波唐文国刘筱静韩拓之吕三王素柳肖舜之周红艺明瓒王石染孙晓枫李冰洁赵跃鹏王平汪为新熊晓东李振军尤德民周胜华朱剑邹本虹周鹤龄卢贞郭艺九庞舜尧刘庆伦(东南亚)仝凌飞公冶繁省从云子石劲松刘恩飞高天宇关攀登陈燕英贾客暮(意大利)任嘉敏郝文静夏回黄勤刘笑鸿张晓洁李月林徐境怡郝中豪蒋超凡王婧渝张志峰翁志丹钮博姚永强刘正杰朱涛(朴堂)樊墨安朴建孩(韩国)赵修潘清池张猛李圩周银志张合贠智力方州贾志发张驰大齐邵仄炯葛涛陈德彪吴才楼陈天强赵飞王沁雯董俊超徐新红程翔宇刘荣戴光莹朱晓云张筱膺王犁陈智安尚莹辉孙宏涛姚建平云门张岩陈子恒查律樊杰颖云门张凝唐惠平李岗张龙李良冯流阳骆亚男侯亦超孔燕王小飞刘冬林伟蒋秀召傅吉鸿路镛刘春袁以鑫张建京白联晟范琛张继华邱佳铭庞飞刘筱静邹本虹吕三盖齐常朝晖林海钟李岗杨士奎赵建军梁雨章耀欧阳波杜小同一了宋小辞刘明波徐加存张明弘刘荣王跃奎于磊朱涛毕可燕党震成军何微明瓒陈经屠鸿辉刘墨蒋世国杨大伟金心明李健强赵子鉴张艳王牧羽毛冬华董金良雨鹤毕学军王珊紫灰贾云娣孙磊崔海沈勤方向刘毅姚媛张猛王伊楚董竹婷宋力雨石于瑶闫新生贺海锋张利勇马明耀胡春伟杨怀武陈亮郭清杰王石染高登舟赵飞王小飞韦国徐钢廖理邦马刚吴沌生王少川刘玉国游波林爱国李明邵泳孙宏涛孙恺隋牟陆宏斌贾庄翟明帅徐晨朴建孩(韩国)段孝敏贾客暮(意大利)张新中柳时浩(韩国)侯震于宏涛蒙中陈稳文凤宣(韩国)南庐姜美先(韩国)石荣强单浩翔严基享(韩国)许华新杜凤海李汉贞(韩国)肖素红沈晨阳刘亚璋赵世琅(韩国)陈磊徐焕起(韩国)廖代扬何振华张大箴杨潇李富强柳會文(韩国)王浩赵蒂嘉易柏霖(德国)王兴堂崔强杨锋孙勇杜道伟侯晓春温国怀张立镔姚砚泽柳根泽(韩国)周广宇冯国飞梅婉婷陈威李致臣魏国强张仓健石建成牛文娟罗汉卿田田洪竹刘学惟余博赵雷
备注:以上名单为山水圈分年度收录艺术家,排序按收录时间先后。
山水圈山水圈,是对于当代山水画学术价值的一个界定范畴,该价值的界定立足于当代山水画发展走向的论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国际大文化之间的多维思考,不拘泥于某种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创作理念一端倾向,而以包容、开放的学术态度,观照与倡导一切具有学术新生命空间的以及能够渗透出当代审美走向与高贵品质的多元艺术形式与学术个案。“山水圈学术专辑”启动于年,是作为研山会当代山水杰出资源库创建计划的主体方略,本专辑将秉持包容、开放与严谨的学术态度,持续挖掘、整理与呈现当代艺术家们在山水画创研领域的最新成果。并于年度继续面向全国公开征稿,具体要求如下:一、征稿范围:国内外水墨艺术家二、征稿内容:1、中国山水画;2、山水元素的水墨画。二、征稿要求:高品质、学术性三、资料要求:1、个人高清照片1张2、字以内简历一份3、与山水画创研相关的自撰文章一篇(若有)4、山水画作品图片15至30张(图片要求清晰,JPEG格式,备注作品名称、尺寸、材质、年代,并请自行处理为3M以内)5、个人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