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聊天室港乐金庸与97回归我们的香

云南治疗儿童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10106388.html

期主持人|徐鲁青

不只是珍宝海鲜舫在雨天离别时,市民与网民齐齐相送,远望巨船载往昔繁华驶向大海深处。也不只是面对25周年总结陈词,人们发现时光如一炉香晃眼而过,又深重得不仅是半生之缘。香港并非只在有来由时被我们一次次记起,它始终潜在记忆深处,时不时冒出微小的线索——无论是衣柜角落错字连篇的盗版金庸全集、抽屉深处刮不掉的翁美玲贴纸,还是母亲洗澡时总哼唱的曲调,那是她喜欢的港剧《万水千山总是情》的主题曲——“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香港遥远得在南方以南,又近切得从不像陌地,青山阻隔,但白云过山可传情。

对不同代际的人来说,香港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改革开放初期,这座城市是中国离世界最近的一扇窗,时值香港流行文化的巅峰时期,珠三角的居民们偷偷用鱼骨天线收看江对岸的电视,窥见新鲜诱人的外界。大门一点点打开后,内地开始引入多部香港电视剧,一个楼栋即使只有一部电视机,邻里上下十多双眼睛也会一起盯着小小的屏幕,沉浸在港人造的梦里。《大侠霍元甲》《上海滩》《大地恩情》当年名噪一时,《神雕侠侣》海报贴在女孩床头也贴在理发店水果摊。港剧里的小市民生活哲学,无论是相信做人最要紧的是开心,还是肚子饿了就要煮碗面,都让长久浸泡于宏大政治叙事中的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7月1日,香港导演罗启锐逝世,曾拍摄电影《秋天的童话》《玻璃之城》《岁月神偷》等。

相比于70后与80后,90年代出生的我受香港文化的影响并不深,幼时更多是被美国流行文化包裹,还记得当年提到去香港,我的第一反应是那里有迪士尼——也是来自美国。反倒是成年后我才开始看港片、听香港本土乐队,发现这座城市的动人之处,你们的香港回忆是什么呢?

粤语歌、金庸与港剧:陪伴我们的香港流行文化

尹清露:鲁青说90后生人不太受香港流行文化影响,我也深有同感。零几年那会儿,香港结束“四大天王时代”,开始了长期低迷的所谓“后港乐时代”。在我寄宿的小学宿舍里,年轻宿管老师整天拿录音机放Twins、杨千嬅的热播单曲,那首《可惜我是水瓶座》曾经一度让我对这个星座产生困惑;有次期末联欢会,班上几个女生还合唱过《莫斯科没有眼泪》。这些歌跟中国台湾地区的蔡依林、飞儿乐队混在一起,成为了我最初的音乐启蒙,永远留在了我第一个黑白屏的mp4里,后来mp4换成iPod,歌曲们也一并消失了。

在那之后,我好像几乎没有主动听过港乐,其实“香港乐坛已死”的论调已经喊了很多年,再加上网络下载代替了磁带和DVD,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的音乐服务又存在版权不互通的问题,如果不是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0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