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每晚枕刀入睡,35年无人知晓来历,

年正月期间,一位6岁的老妇人兴致冲冲地从河南省辉县早生村出发,来到机场登上了前往贵州省的飞机。

随行的还有她的女儿女婿和小外孙,老妇人这是要回娘家去探望父母。

在已过花甲的年纪还有父母可依,这无疑是一件幸事。但这条回娘家的路,她却寻寻觅觅了三十多年。

而且等她回到熟悉的家乡时,父亲却告诉她:“你阿妈没了,年前生病走了。”

闻言,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坐在门口号啕大哭。她好不容易才找到亲生父母,但没想到至亲这么快就离她而去。

看着母亲哀痛的模样,李新梅也不禁悲从中来。

她曾经听不懂母亲说的话、也不清楚她来自何方,只知道她是一个喜欢枕着刀睡觉的“怪人”。

但直到后来她才明白,自己的母亲只是一个心无所依的游子……

语言不通的母亲,藏于枕下的刀具

李新梅是土生土长的早生村人士,但她的母亲李玉荣却不是。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人知道她来自哪里。

就连“李玉荣”这个名字,都是李新梅的父亲在三十多年前托关系请人登记的。

这对同床共枕了几十载的夫妻,一年到头也说不了几句话。而李新梅和妹妹,从小到大都跟母亲存在着语言沟通上的障碍。

这一切只因为李玉荣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说早生村的方言。

除了几个简单的词汇和短句外,她所说出的话都是别人听不懂的“外语”。

所以在李新梅的眼中,自己的母亲是一个很神秘的人。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又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她开始下意识地观察母亲,甚至觉得母亲的身上一定有什么不堪回首的过往。

在李新梅十几岁的时候,她有一次放假回家看到父母都不在,于是就放下书包开始做家务。

但就在打扫父母房间的时候,她在母亲的枕头下发现了一样很不寻常的东西。

那是一把用来切水果的尖刀。

这么锋利的刀具,为什么会被放在枕头下?李新梅随即寻遍了整个家中,但始终没有找到这把刀的刀鞘。

看着手里的尖刀,她迟迟想不到一个合适的答案。总不能是母亲切完水果之后,忘了放回厨房了吧?

可这把刀崭新光亮,根本看不出任何一点使用过的痕迹。

她心里有些慌张,既不知道母亲这么做的原因,也害怕母亲会一不小心伤了自己。

于是,她就将这把刀放进了厨房的餐柜中。

等父母外出回来后,李新梅就装作没事人一样。但她一直偷偷地观察着母亲,仿佛想从她的一举一动中找到答案。

过了两天,她悄悄溜进了父母的房间。当她再一次掀起母亲的枕头后,发现一把剪刀又赫然躺在床铺上。

原来母亲已经知道她把水果刀给拿走了,于是换了一把剪刀藏在枕头下。

但这种行为让李新梅觉得更加不可思议,睡觉的时候为什么非要枕着刀具呢?这是哪里的习俗?

回想这么多年来的点点滴滴,她越发觉得母亲身上有很多异于常人的地方。

从年轻起母亲的听力就很差,一定要别人扯着嗓子或是附到她耳朵边去说话,她才听得见。

那一口牙齿更是惨不忍睹,有几颗全部掉光了,还有一些像是从中间断开的。

至于最大的谜团,那恐怕就是母亲所说的语言了。而且从记事起,李新梅就没看见母亲回过娘家。

别人家的孩子,逢年过节都会去姥姥姥爷家走亲戚。可她和妹妹,却是连自己的姥姥姥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这一连串的疑点结合起来,让李新梅对母亲的过去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再一次藏起了那把剪刀。

结果不出她所料,没过几天母亲的枕头下又出现了一把新的刀。

这次,李新梅不打算再藏了。虽然她并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想来一定有她自己的理由。

或许,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呢?只有枕着一把刀,母亲才能够安然入睡。

这样的假设并非是李新梅胡思乱想,而是在她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一个很孤僻胆小的人。

由于语言不通,所以她很少跟村里人打交道。即便是面对自家的亲戚和左邻右舍,她的态度也总是畏畏缩缩的。

除了做家务和干农活外,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仰望天空或者眺望远方。

李新梅觉得,母亲的身上始终萦绕着一种挥散不去的忧愁与落寞。

那么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身上,到底藏着什么不堪回首的过往呢?

石沉大海的寻亲信息,受尽折磨的被拐经历

为了弄清楚母亲身上的疑团,李新梅总是找机会去父亲面前旁敲侧击。

但父亲对于妻子的身世来历也是一无所知,至于她是怎么来到河南李家的,父亲从来都不愿意告诉女儿。

家里的叔叔姑姑们也知道点内情,不过在李新梅姐妹面前都是三缄其口。

这就让李新梅更加好奇,每个人生来都是有父母来处的,她的母亲也一定有属于自己的家乡和回忆。

可这么多年来,她活得就像个“隐形人”一样。家里的欢声笑语从来都跟她无关,她更喜欢坐在角落里自言自语。

偶尔,李新梅能听清从母亲嘴里蹦出的几个词语,例如“烟”、“白烟”、“爷勾”和“妈勾”等。

直觉告诉她,这应该是母亲在寻找自己的父母,但姥姥姥爷又身在何处呢?

有一次,李新梅跑到村口去叫母亲回家吃饭。

可母亲却用蹩脚的普通话“回怼”了她一句:“我不回家,那不是我的家。”

这句话让李新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她的母亲,应该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

成年后,她开始在网上添加各种寻亲群,大概能有五六十个。

她学着别人的样子,把母亲的个人信息填了上去。但填完后她才发现,关于母亲早年的经历是一片空白。

因为母亲不识字、也无法跟女儿进行有效沟通,所以李新梅不知道她的本名叫什么、也不知道她的家乡在哪。

如果母亲真的是被拐卖的,那又是什么时候来到她们这个小村庄的呢?

李新梅在每个寻亲群里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但凡有一丝希望她都会跟网友继续聊下去。

可聊着聊着就没有了下文,仅凭几张老年照和“李玉荣”这个假名字,谁也没这个本事找到什么线索。

无数寻亲信息石沉大海,李新梅也渐渐死了这个心。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姥姥姥爷还在不在世都尚未可知。

父亲也劝她:“算了吧,你妈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于是,李新梅不再执着于为母亲寻亲。她开始在心里麻痹自己,这样的日子不也挺好的,没必要再纠结过去。

但母亲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她仍然日复一日地仰望天空或眺望远方。

嘴里嘟囔着谁也听不懂的话,眼里的哀愁从来没有消散过。

年,父亲由于身患癌症不幸去世。从病发到亡故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而母亲也在这几个月里苍老了许多。

那一刻,李新梅的内心再度起了波澜。世事无常,她不想让母亲将来带着遗憾离世。

另外,如果母亲像父亲这样生了什么大病,医院都无法与医生进行沟通。

因此,李新梅下定决心要弄清楚母亲所说的语言。如果可以,她还想带着母亲回到她的家乡。

而就在父亲离世后不久,李新梅的大姑突然找到侄女说了一些陈年往事。

“你妈妈,当初是被人贩子带到咱们村来的。我记得那是年的冬天,5年后她生下了你。”

“原本我也不想买你妈妈,但我看她被打得伤痕累累,实在是太可怜了,于是就出了元买下了她。”

当人贩子把母亲当成商品一样到处推销叫卖时,偶然间路过的大姑于心不忍买下了她。

正好那时李新梅的父亲也没有结婚,于是大家一合计就决定促成这段姻缘。

据大姑回忆,母亲刚来时浑身是伤。牙齿被打断了好几颗,听力似乎也有问题。

而且她的胆子还特别小,为了活下去,只能小心翼翼地讨好每个人,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饭打扫。

所幸李家人对她都不错,在有了丈夫又生下两个女儿后,她也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不过由于听力不好再加上性格木讷,所以她一直没有学会说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刚来时我们就发现了,你妈妈说的话和大家都不一样。可惜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谁也没弄懂过。”

既然之前没人弄懂过,那以后就由自己去解开这个谜团吧,李新梅在心里这么想着。

她曾经因为母亲的“异样”而刻意疏远她,甚至在心底里隐隐不希望做她的女儿。

但随着父亲的去世,李新梅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人生苦短。

看着身高不足一米五的母亲,她决定以后为这个老太太创造一个幸福无忧的晚年环境。

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先搞清楚母亲的身份来历,否则她永远都会沉浸在一个人的哀伤中。

一条短视频揭开真相,热心网友搭建回乡路

这件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了0年的9月份。有一天,李新梅的丈夫给她发来了一条短视频。

视频中,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用布依族语言向网友们宣传布依族文化。

李新梅对少数民族文化并没有多大兴趣,但当她听到那名博主所说的语言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找对了方向。

因为这回寻亲,她把突破口放在了母亲所说的语言上。现在的网络科技这么发达,说不定就能找到这种语言的出处。

她点开这个视频反复听了好几遍,还找到这位博主的其他作品进行了辨认。

在这个过程中,李新梅越听越觉得熟悉,因为母亲的发音腔调和视频中的语言极其相似。

难道,母亲是来自西南山区的布依族吗?

她怀着忐忑激动的心情,给这位名为“峰萧萧”的博主发去了私信。

“峰萧萧”真名为黄德峰,目前是黔西南州的一位基层公务人员。他平时的兴趣爱好,就是在网络上宣传本民族文化。

在看到李新梅的私信后,热心的他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复。两人互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