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的音乐载体穿越40年
解放双眼用耳聆听
不方便阅读的朋友可以听语音呦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艺术,能给人带来欢欣鼓舞、激动万分、黯然神伤。而音乐不单单是一种艺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让音乐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不同载体的变迁,也成为人们最珍贵的回忆。从守在桌前听半导体收音机,到如今的手机随时随地下载歌曲,音乐载体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今天的穿越40年系列报道,我们将带您领略40年来音乐载体的变迁。
高先生:我叫高卫红,今年36岁,我从小喜欢听收音机。这是我爸17岁时候买的收音机,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这个收音机我爸20多岁的时候,听收音机,几个人抢的听的时候把收音机摔坏了。修收音机的过程我也就喜欢上这个收音机了,从小学的时候我就星期六星期日在家里就喜欢鼓捣这个收音机,为了把我父亲的这个收音机修好,今年我在网上买了好几个配件,终于把这个收音机修好了,也是对我父亲的一个交代。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收音机成了当时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无论时代变迁与否,收音机都承载着当时那代人的故事流传下来。
刘大妈:年去了趟太原,去了亲戚家,人家有可大的录音机了。因为那会咱们没有那东西,后来心里就想,挣的钱少也必须买这个东西,因为我也是爱好唱歌,后来攒了大半年,挣的工资少,钱攒下了结果当地还没有这个机子,我又让亲戚托他在外地买的。82年过年的时候到了我们家了,放开以后左邻右舍都能听见,全跑的来了,现在这个机子还能唱了,磁带也保存了两盒,但是一代一代淘汰的现在不流行了。这么大的家具放下,那我来说,至今跟随了我快四十年了,依旧如此,现在看到还喜欢,因为这是我成家以来的一件宝贝电器。
在这一代人的经历中,台式录音机是家里重要的电器。磁带转动,乐声飘扬,逐渐成了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向往。
王禹:我叫王禹,我是年出生的,其实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更多接受的一些东西是偏向一些85后的。就比如我手里的复读机,当时我们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这一个东西,美名其曰就是学习英语,有很多的英语磁带那这个听,但其实更多的时间我们是拿着这个比如说一些明星的专辑,当时也是磁带,也是放到这里,晚上的时候不敢大声放,这可以插上耳机之后听这个音乐,听一晚上不睡觉。
时间继续行走,数码产品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不需要单独的介质,一个体积缩小数倍的电子产品,再次承载了我们的音乐梦。
王禹:到了高中的时候就使用MP3\MP4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再往后发展就成了MP4,MP4供电方式也改变了,内置电池需要充电的,可以说这对于我们高中时代追星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东西,现在回忆起来挺有意思的。
时代的进步让音乐的承载更加便捷,手机的出现使得音乐的承载脱离了传统载体。随时随地下载,随时随地听歌,在新的时代里,科技使得听音乐变得更加便捷。
从收音机到录音机再到手机,从广播到磁带再到数码,音乐的载体在40年间发生的变化,正是时代发展的最好佐证。无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青年,他们都成了40年改革开放的见证者,音乐也成了这40年来最好的鸣奏。
第一民生/晓云刘涛
▲温馨提示:观看视频请注意流量,尽量在Wifi环境观看
本文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