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我与磁带的渊源有了录音机,
OO7大V店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60年代的人对80年代初的回忆,肯定都有一个大背头、喇叭裤、录音机的“酷”的记忆,当时一种被誉为“靡靡之音”的邓丽君歌曲,给传统的红色音乐圣地,撕开了一个大口,让音乐爱好者多了一种选择和享受。记得那时候家庭条件好的,都会想方设法买上一台录音机,并千方百计的搞到一些不知道复录多少次的邓丽君歌曲磁带,一种磁性的声音让本来“沉闷”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在那个时候我小姨家条件较好,一台收音机和几十盒磁带,就像一块磁铁,始终吸引着我,所以一到寒暑假就往小姨家跑,除了睡觉,就没让录音机休息过。短暂的美的享受,让我在心中勾勒出一个愿景:一定要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录音机。84年毕业的我,一个月工资34.5元,为了心中的梦想,省下每一个铜板,终于到快一年的时候,有了近元的存款。某一星期天,攥着勒紧裤带省出的钱,跑到徐州百货大楼,花了元,买了一台“日本三洋牌单卡便携式录音机”,买了两盒磁带:西崎崇子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另一个就是《40首民歌联唱》,这也就成了我第一个家當。有了录音机,业余生活就充满了阳光,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录音机,欣赏着美妙的音乐,愉悦的心情让我的工作更努力,随之的业余生活又多了一个项目,这就是经常卖些空白磁带,求哥哥拜姐姐,到一些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里复录心仪的磁带。久而久之,一些流行的磁带都成了我的宝贝,磁带多的也越来越占地方,但整个人也越来越开朗上进。后来,随着VCD、CD、LD的兴起,我又多了新宠,记得搬家的时候,磁带光盘和书籍成了最多的家當。去年,受我弟弟的影响,业余的时间在“孔夫子旧书网”开了一个书店“藏书店”。我将一些重复的都上了架,得到许多朋友的关照。为了保证货品质量,每次发货前,我都要试听一下,这样一来,我的业余时间又都成了音乐的时段,真的验证了那句话“累并快乐着”!为了丰富一下商品,每周六4点多就起床,赶往旧货市场,淘一些音像制品。不掏不知道,通过不间断的淘货以及海淘,不断有未识的“新货”让我耳目一新,同时也才发现自己的见识太浅薄了。“新货”让我增加了很多见识,随之也收到一些被识货的行家认定的赝品。通过经常和识货的买家交流和网上的搜索,“识货”的眼力也得到不断的提升,一千多盒假货也就被我从藏品中不断的剔除。随着藏品越来越多,了解的知识也不断的积累,于是我想开办一个小栏目,将我了解的知识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这就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为此我想买一本介绍磁带的书籍来丰富一下我的知识。所以就买了上图的一本《磁带》。那知道,如饥似渴的心情,等来的是一本描写人生的书籍。虽然很失落,但也非常佩服这位作者的书籍起名能力,人的一生何不像一盒盒磁带,记录着一生的起起落落、欢喜悲伤。最后,渴望行家们,给我推荐一下真正的“磁带”书籍,介绍一些新的知识,以便让我准备开办的栏目更有可读性。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145.html